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23 06:15:3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4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知道老虎是森林中食肉的动物。

  2、使幼儿知道老虎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老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认识老虎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提问:“这是什么?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整体及头、四肢、身体进行观察并讲述。有的小朋友见国真的老虎,请你说说你看见过的老虎是什么样的?”“老虎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干什么?怎样活动?你听过老虎的叫声吗?”“老虎吃什么,它怎样捕食?为什么它能捕到小动物?

  2、引导幼儿讨论老虎在森林里的作用。

  提问:“老虎是生活在森林里的野生动物,你知道它们在森林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你害怕老虎吗?”(向幼儿介绍老虎的作用。)

  我国有珍贵的东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现在由于森林的减少,东北虎越来越少,我们要保护老虎。

  3、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组成一个大家庭。缺少谁都不行。”

  活动延伸

  在美工活动中画老虎。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思维的启蒙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有初步的正确认识。

  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野生动物老虎及其生活习性,初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幼儿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动物的名称。

  2.知道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的家”实拍组图;“动物的家”图片。

  纸面教具:《动物翻翻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动物的家”,鼓励幼儿看图讨论。

  1.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1,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家。

  ——猜猜这是谁的家?(蚂蚁)

  ——蚂蚁把家安在哪里?(安在地下)

  小结:蚂蚁的家从上面看,只能看到一个小孔,其实它们的家特别大,有很多很多房间,还有无数相互连接的隧道。

  2.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2,引导幼儿讨论燕子的家。

  ——这是谁的家?(燕子)

  ——燕子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屋檐下)

  ——你知道燕子是怎么做窝的吗?

  小结:春天来的时候,燕子就忙碌地从外面衔来湿泥、稻草、草根等,和着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堆砌出像碗一样的窝。这样的窝不透风,非常暖和。

  3.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3,引导幼儿讨论蜘蛛的家。

  ——这是谁的家?(蜘蛛)

  ——你见过蜘蛛网吗?在哪里见过?

  小结:蜘蛛网是蜘蛛的家。蜘蛛一般在角落或树枝之间吐丝结网。蜘蛛网有粘性,可以

  用来捕获小昆虫。

  二、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说一说更多有关动物的家的话题。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动物的家,你最喜欢谁的家?为什么呢?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纸面教具“动物翻翻牌”,请两名幼儿一起游戏。游戏开始前,将所有牌倒扣,动物一排,动物的家一排。一名幼儿每次翻开两张牌,若动物与动物的家相符就收走这两张牌。若不符就将牌倒扣回去,换另一名幼儿接着游戏。最后谁得的牌多,谁就获胜。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触摸不同材料的物品,尝试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

  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发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

  活动难点:用尽可能完整的话表述自己触摸到的感觉。

  活动准备:

  百宝箱:放些简单的物品(比如:瓶子,毛绒玩具,雪花片;有硬的、有软的、有热的、有凉的等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百宝箱,提问引发幼儿猜测。

  教师:这是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猜猜会有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吧!

  二、小手摸一摸。

  教师伸手摸一摸,并告诉大家摸后的感觉,如软软的,很硬的,圆圆的等,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物品。

  教师:接下来我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其他幼儿猜一猜。

  三、玩一玩。

  与伙伴交换摸到的物品并玩一玩。

  活动建议:

  投放材料时,要结合自己班级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如: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积木,平时经常能够看到的水果……那么在活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就能够猜出百宝箱的物品,从而体验到猜对后的快乐,情感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小手摸到了什么》,重点是引导幼儿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尝试表达自己触摸的`感觉。知识经验方面,为了更好为活动作准备,我们将一些常见的词语,如“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词汇介绍给幼儿,活动前,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具有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征的东西。这些准备工作,为幼儿探索提供了条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活动中,我以百宝箱的出示引起幼儿兴趣,并提问引发幼儿猜测“这是一个神奇的白宝兴,里面有许多的宝贝,猜猜会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百宝箱里藏了什么东西?”引出幼儿用小手摸一摸的行为,鼓励幼儿大胆触摸。并且一触摸就能很好的说出来。在出示冷热武平时,幼儿能迅速说出自己摸到的冷热的东西,我发现幼儿对于冷热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将幼儿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提升。而对于软硬的东西,在幼儿触摸过这些东西以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因此,我重点进行了介绍,而且边示范边向幼儿讲解软硬的不同“软的东西我们用手摆弄可以让它变形,而硬的东西我们用手怎么摆弄它都不会变形”,边说边把软硬的词语教给幼儿。为了检验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几种物品,请幼儿去摸,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按照老师的样子去触摸东西,一会幼儿就说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软的,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很快就分清了软和硬。在介绍粗糙和光滑的时候,发现幼儿对粗糙的东西的认识经验比较少,摸完以后也是说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绍了粗糙和光滑东西的特点,如:“粗糙的东西,手摸在上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光滑的东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种滑滑的感觉。”为了丰富幼儿这方面的经验,我还准备了许多具有这些特征的物品,让幼儿去触摸,给幼儿更多感受的机会,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不足:

  在活动室里摸一摸,由于人数较多,可以改为游戏时个别幼儿分组进行。便于老师指导和观察,而更利于幼儿扩大探索的空间。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在科学探索方面,幼儿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欠缺,对一些科学活动的操作规则缺少经验。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完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02-26

科学活动教案05-27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1-05

科学活动教案[精]07-24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5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08-06

科学活动教案(集合)07-27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