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1-21 23:09: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 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 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 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 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 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教师:“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 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 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2、 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 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 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个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回班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苹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内盛切好的苹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记录苹果、橘子颜色,软硬程度,形状,味道的表格两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客人”,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他们,一个是苹果宝宝,一个是桔子宝宝。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

  师:(教师拿出苹果)我们先和苹果宝宝打声招呼。

  师:苹果宝宝你好。

  师:我请小朋友说说苹果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师:苹果宝宝爱漂亮,它穿着红颜色的衣服。

  师: 那谁来告诉我,苹果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苹果宝宝是圆形的。

  师:苹果宝宝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苹果宝宝?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苹果宝宝,摸完后你告诉我有什么感觉?是 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师:你摸了苹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觉?

  师:苹果宝宝摸上去硬硬的。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苹果宝宝的外形特征:苹果宝宝穿着红颜色的衣服,长得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

  师:我们认识了苹果宝宝,我们再来认识桔子宝宝。

  师:(教师出示桔子)那桔子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桔子宝宝穿了黄颜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状的呀?

  师:桔子宝宝也是圆形的。那你们也来摸摸桔子宝宝,告诉我你们摸完后有什么感觉呀?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桔子宝宝外形特征:桔子宝宝穿着黄颜色的衣服,长得也圆圆的,摸起来软软的。

  3、游戏:摸水果,增强幼儿对苹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师: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告诉我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师把它们两个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其中一个水果,猜出它是谁,然后拿出来看看,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水果。

  师:我先来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苹果宝宝,因为我觉得它摸起来硬硬的。我来看看是不是?

  (教师请三到四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猜错了再给一次机会,要求说出为什么你觉得摸的是苹果宝宝或者是桔子宝宝)

  师: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4、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我们从外表上都认识了它们,现在我们把它们切开来,看看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1)教师切开苹果让幼儿分别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

  师:苹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苹果的中间有黑色的籽儿。

  (2)将桔子的皮剥开,让幼儿观察桔子的内部结构。

  师: 剥开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师:我们再来尝尝他们的味道怎样?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苹果片和桔子瓣让幼儿品尝,并说说苹果与桔子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苹果吃起来甜甜的。桔子吃起来也甜甜的有点酸酸的。

  出示表格,填写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的味道,苹果宝宝甜甜的,桔子宝宝有点酸。

  (2)教师将幼儿眼睛蒙住后, 让幼儿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师:现在我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把你们的眼睛蒙住,给你们吃一样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6、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1)启发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水果。

  (2) 师:水果里营养很多,多吃水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很好,会张得壮壮的。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苹果宝宝和桔子宝宝,还尝了他们的味道。真好吃。可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还没尝到呢,我们现在快把这些水果宝宝拿到自己班上去,让其他小朋友也尝尝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孩子小,对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对交通工具也不例外,在一天的活动中,难免有的时候幼儿会跑出老师或者家长的视线,怕伤到孩子,所以设计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对交通工具有所了解,知道交通工具会伤人,不碰它。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

  2. 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谈话的内容,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个幼儿能够知道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难点)交通工具在工作时都靠右边走(重点)

  活动准备

  1.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与玩具若干。

  2.丰富幼儿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轿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认识的交通工具,教师按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4. 请小朋友仔细看,你们认识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吗?让小朋友自己回答,然后老师统一订正:

  师:解释第一幅图是天上飞的.叫飞机。

  第二幅图是海上游得叫轮船。

  第三幅图是公路上跑的叫汽车。

  第四幅图是铁轨上跑的叫火车。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分成若干组自由交谈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儿商量谈话次序,轮流谈话,不抢着讲,也不能光听别人讲,自己不发表意见。

  教师轮流巡视指导幼儿的谈话,用插话的方法将幼儿谈话内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话题上。

  (三)帮交通工具分类。

  引导幼儿将交通工具分类,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黑板上划分成三类(运货、载人、特殊用途) 请幼儿操作,要求先说出其名称,再将卡片贴在对应用途的分类区。

  通过图片使幼儿知道简单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看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当你看到各种各样交通工具,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活动过程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出示一组图片 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总结分享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气球的不同玩法。

  2、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普通气球与氦气球的区别。

  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普通气球玩。

  1、出示布罩的大箱子。

  师:宝宝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也可以请幼儿摸摸是什么。)

  2、原来是气球啊!

  师:气球想跟宝宝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抱着你的好朋友,找一个空地方,跟它玩一玩,最好跟别的宝宝玩的`不一样。

  3、幼儿人手一只气球,听着音乐一起玩。

  师:抱着你的好朋友回到位置上休息一下。

  提问:刚才你跟好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我刚才是这样拍的。

  幼:我是这样滚的。

  4、师:我们一起让气球飞得高高的,(重重地拍)。我们一起让气球飞得低低的,(轻轻地拍)。

  5、把气球好朋友送回家。(放回筐里)

  二、刚才我们跟好朋友玩的真开心,新朋友也想来呢!我们把它请出来。

  1、老师与幼儿一起喊:“新朋友新朋友快出来!新朋友新朋友快出来!”

  配班老师将氦气球送出来。

  2、师:新朋友跟刚才的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幼:新朋友有线。新朋友会飞。

  3、师:为什么新朋友能飞上去?(里面充的是氦气)

  4、师:和新朋友亲一亲,抱一抱,飞上去喽!

  5、提问:刚才我们是用手帮忙留住新朋友的,如果不用手,我们怎么留住它呢?

  6、利用辅助材料留住气球。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沙袋、橡皮泥、积木等),让它们帮忙留住新朋友。

  幼儿尝试利用辅助材料系住氦气球。

  结束: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办法把新朋友留住。现在,我们带着好朋友、新朋友去外面玩一玩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科学活动:

  认识电子计算器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材料选择合理有效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活动过程自主开放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经验迁移激发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喜欢探究各种水果并产生品尝的欲望。

  活动准备:

  白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猕猴桃、荔枝、油桃、香蕉、苹果等。

  活动过程:

  1.游戏“摸一摸”,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出示布袋,师:请你摸一摸,猜猜布袋里有什么?

  2.自主观察,感知四种水果的外部特征。

  (1)幼儿自主观察火龙果、猕猴桃、油桃、荔枝。

  师:你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水果?这些水果宝宝长得怎么样?

  (2)从颜色、形状、光滑度几方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它长得什么样子的?

  (3)师总结:水果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摸上去的感觉也不一样。

  3.集体观察并说出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1)幼儿大胆猜测水果里面有什么。

  师:猜一猜,水果的里面藏着什么呢?

  (2)教师现场切开猕猴桃,幼儿观察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师:猕猴桃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4.幼儿品尝水果,相互交流不同水果的味道和内部构造。

  (1)出示一盘切好的水果,师:看,我这里有一盘水果,你认识它们吗?

  (2)师:每人端一盘水果尝一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水果是什么味道的?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活动延伸:

  幼儿跟家长去水果店认识更多的水果,在家长的帮助下洗切水果,品尝各种水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05-27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7-25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7-30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2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1-05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8-05

科学活动教案[荐]08-05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