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
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粽叶、废纸团、画笔、画纸、剪好的香包纸、艾叶、幼儿材料、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粽子,引出课题。
2.教师,引出下一环节。
二、通过观、看课件、交流,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让幼儿重点认识粽子了解端午节。
(1)认识粽子的不同形状
(2)认识粽叶
(3)了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了解其他的纪念方法。
4.端午节习俗。(看课件)
三、幼儿操作,准备过端午节。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过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师:那今年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3.教师介绍准备材料。
重点介绍:香包、包粽子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教师。
端午节教案3
活动名称:
粽情端午
活动地点:
小二班教室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
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
(放视频)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
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xx月xx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xx、xx、xx、xx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xx,端午节已有xx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无中生有:。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
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端午节教案8
活动目标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反思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端午节教案10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教案11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的第11课《端午节》,属于络应用单元,整个单元主要是上资料的应用,体现一个收集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而本课侧重于主题性综合运用与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下载管理。
1、猜词游戏——激趣导入、实用体现、锻炼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猜词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三个习俗猜节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掳取学生的学习心。教师设计了三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习俗,提升猜测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搜索来获取正确答案。一方面由于未知,才需要搜索,为用而学,进一步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关注学生关键词的选择,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搜索能力。
2、主题探究——感受文化、激发思维、自主探索
本课的重点是主题性应用,而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说一说“你了解的端午节”,让学生一起感受身边的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自主提出希望进一步研究端午节的内容。教师则从由来、习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归纳引导,并最终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主体性。
3、竞赛比拼——寓教于乐、合作奋进、显现
本着快乐学习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每组主题搜索文件资料的质和量决定着龙舟前进的速度,所以组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定会合作奋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巧用小程序将比赛结果显现展示,有效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更为量化,更加显现化。
4、对比体验——落实技能、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体验不同关键词对搜索效率的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词提炼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操作技能。同样,通过文件归类前后的不同,让学生充分领会分类保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建立分类目录;
技能目标:
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分类保存;
情感目标:
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
主题性应用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出示PPT,让学生根据画额、悬钟馗像、用癞蛤蟆皮洗澡三个活动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2、学生利用络查找正确的答案;教师巡视掌握情况。
3、
①个别学生示范如何查找;
②根据学生情况,在学生操作未出现多关键字的情况下,教师以《教你一招》的方式,强调多关键字在搜索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端午节的……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欲望。
3、说一说:你还想从哪些方面端午节?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归纳,传说、由来、习俗、文化等,并板书。
4、引导学生明确要将找到的资料保存下来,并且能分类保存;请个别示范操作过程;在学生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先建立〈端午节文件夹〉;然后在WORD中进行保存。
5、在查找和保存资料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夹,便于以后这些资料的查帐和使用。
三、竟赛比拼
1、让学生确定查找的内容;并且在电脑中建好“端午节”的文件夹。
2、赛龙舟:
①明确比赛规则:PPT出示。
②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和保存(用时10分钟左右)。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
③展示龙舟赛的结果。
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在查找对端午节的新发现。
四、
1、本课内容,做一定。
2、布置作业。
端午节教案12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小班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
①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②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③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端午节教案13
(一)主题来源: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撞蛋、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饮用雄黄酒等。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氛围,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3.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二、活动方案设计
(一)环境创设
1.更新区角内容,创设与端午节有关的区域活动。
2.增加有关端午节气氛的环境布置。
3.创设主题为《欢天喜地庆端午》的主题墙。
(二)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端午节活动。
(三)活动涉及领域
语言:儿歌《端午节》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科学:《好吃的粽子》
美术:手工《端午香袋》
健康:竞赛游戏《赛龙舟》
(四)具体活动安排
1.6月14日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2.6月15日 儿歌《端午到》
3.6月18日 手工《端午香袋》
4.6月19日 科学《好吃的粽子》
5.6月20日 竞赛游戏《赛龙舟》
端午节教案14
一、设计理念:
1、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歌深入人心,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主持策划:
三、班会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有关端午节由来等知识: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主要介绍以下一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人们纪念端午节的诗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请社区的杜阿姨教同学们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学们学得积极,刚刚开始时,同学们还有点不敢动手,在杜阿姨的鼓励和讲解下,大家纷纷尝试,包出一个又一个长相有点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开心哦!老师把同学们包好的赤豆粽带回家煮熟,端午节的第二天中午,同学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这次班会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是:学校请社区的杜阿姨来教同学们包粽子,有外来的交流活动,孩子们从杜阿姨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品质。
端午节教案15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怀。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全方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探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群体策划进行研究。
课前交流:
都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我出图片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比比谁的知识最丰富?
课件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学生抢答。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知识真丰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节日——劳动节。知道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吗?阳历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那么你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来临的端午节。齐读课题:走进端午节
二、分组交流
1、前几天根据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我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小队,各个队都有自己的名字。请响亮地来报一下队名吧!
节日饮食队节日故事队节日习俗队节日诗歌队
2、下面我们就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待会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有的在交流传说;有的在练习讲故事,有的在进行古诗配画,有的在包粽子……
4、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可真投入,刘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想不想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个队先来?
三、汇报展示
有请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上台,他们汇报时其他小队可要注意听,比比哪个小队的发言最积极,听得最认真,我们将评选金星队!
(下面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活动而随机进行调整)
1、节日故事队
我们是故事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1)大家知道端午节跟谁有关吗?(屈原)
(2)我来为大家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个传说呢!《纪念孝女曹娥》
(4)其他队还有补充的吗?
(5)听了这些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这些动人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曹娥的
孝敬;伍子胥的忠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谢谢故事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2、节日习俗队
我们是习俗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1)大家快看,习俗队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这是我跟妈妈学着制作的香包,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朱砂、雄黄、香药)
(2)插艾子:我通过上网、问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我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师: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断发生,我们一定讲究卫生,保证健康。
(3)系彩绳:过端午节时妈妈还为我的手腕、脚腕系上彩线呢!我们班的同学还有谁系过彩绳?
师追问: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5)食粽子
(5)其他队还有补充吗?
(5)师小结:只要多观察、多问、多学,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3、节日饮食队
我们饮食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粽子。
(1)我们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哪个队反应最快?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细品尝。(粽子)
(2)想知道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吗?下面我就包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做边实物展示。师问:你是跟谁学的?(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呀!就要快过端午节了,请不会的同学们也学着与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动手,乐就在不言中。)
(3)其实,粽子的种类可多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各样的粽子,饱饱眼福吧!
学生投影自己拍摄的图片:能说说是怎么收集到的?说清楚名称、里面的是什么?(莲子肉粽、板栗肉粽、枣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枣、豆沙为馅,南方以肉馅为主。)
有的学生到超市进行了调查;还有的进行了拍照;有的采访了周围的人……
(4)听了饮食队的汇报,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总结:节日饮食队自编了谜语,还为我们讲述了包粽子的方法,还运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粽子的种类,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端午节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端午节的教案05-08
【优秀】端午节教案07-10
端午节教案【推荐】03-15
端午节教案(必备)07-08
小班端午节教案03-19
端午节教案【热】03-15
【推荐】端午节教案03-15
【热】端午节教案03-15
【精华】端午节教案07-08
关于端午节的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