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奇特植物的图片(含羞草、防盗草、猪笼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展示图片,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再次出示含羞草、防盗草的图片。让幼儿去看一看,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 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3、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说出自己见过的奇特植物向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三、活动延伸:
为了幼儿进一步对植物兴趣,可以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四、活动反思:
通过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对花草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幼儿园中,幼儿对这些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有关植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更需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的美好情感。在本课当中,幼儿们能和我互动的不是很好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幼儿更多的去发现花草的秘密,去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
2、 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活动难点: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
活动准备:各位小动物图片·挂图
活动流程:
一、出示各种蛋,引导幼儿观察。
1、 教师逐个出示蛋,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蛋名。
2、 引导幼儿观察这几种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颜色、表面进行比较)
3、 你吃过这些蛋吗?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4、 这些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
二、出示挂图,介绍动物生蛋的趣一事。
三、送蛋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手中的“蛋”送回“家”。
四、操作练习
使用《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难点:
认识灾害性天气。
四、活动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变化比较关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气象方面的内容。自绘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课题: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说的`?”
“平时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天。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看图讲述:(出示图片,有晒衣服、开运动会、发黄的树苗、滑雪、渔船出海)“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2)幼儿讨论:“怎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灾害性天气?”
(3)小结: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很长时间过冷、过热、过旱、过涝就会给人们造成危害。
3、介绍天气预报的:
(1)对天气预报的认识:
“既然天气和人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怎样知道天气情况呢?”
“你是不是经常关心天气情况?你从哪里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2)看图了解预报天气的仪器:“出示图片,有百叶箱和气象卫星)
“百叶箱里的仪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气怎么办?”
(3)小结了解天气的多种途径和观测天气的工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探索蝴蝶的演变过程,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蝴蝶演变的挂图,蝴蝶标本。
活动过程:
一、以帮助毛毛虫找妈妈的口吻引入。
二、讨论:
1、毛毛虫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2、你们知道哪儿可以找到毛毛虫的妈妈?
三、编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从故事中让孩子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安静的倾听。
2、提问:毛毛虫是怎么样变成蝴蝶的?
3、小结毛毛虫演变的.过程:卵——毛毛虫——蛹——蝴蝶。
四、讨论:你们还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宝宝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不一样?
(比如:蝌蚪,蚕,蛆……)
五、户外观察活动:带孩子到户外的草丛和树叶下观察,看能否找到毛毛虫或蛹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让幼儿认识了蝴蝶的成长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认识更多活蝴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奥秘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之处是没能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
3.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从家中带一盆花,菊花若干盆。
2.创设《我们的小花园》小园地。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花。
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小花园》园地,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并与同伴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介绍。
组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秋天的花。
教师:看一看这些花的'花朵、花的叶子、花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轻轻抚摸观察物,并与幼儿进行自由交流。
集中围坐,由幼儿叙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等。对幼儿中发出的疑问即使组织讨论或针对性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植物的概念。(根、茎、叶、花、果)。
全面针对性观察—菊花。
每桌一盆菊花,要求幼儿根据植物的结构对花、叶、茎进行有序观察、议论和介绍。
教师: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告诉幼儿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一,深受大家喜欢。
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感知认识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花?菊花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感知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图片,感知衙门,她它们的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文边感知阅读花卉名称汉字,并学习朗诵诗歌《鸡冠花》
教师简单小结:菊花的品种很多,且大小不一,有黄色、红色、白色等,有的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像烟花;有的花瓣像卷曲的头发;一串红的花是红色的,一朵一朵排在花茎上,像爆竹;鸡冠花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很像公鸡的鸡冠。它们都是秋天的花卉,都在秋天开放。
开始部分调整为组织幼儿到小区内感知认识秋天的花卉。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
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图1)。
(1)制作材料
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
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
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
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
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
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在相应的表格中打“√”)
(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
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3)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提示幼儿:两位小朋友要同时松开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图2、图3)。
(4)幼儿交流、讨论实验情况
教师: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发现?幼儿:我们两人每人拿一个电池娃娃,同时松开手,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和我们猜想的不一样。
幼儿:我们两人轮流玩的,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分别拿一个电池娃娃,两手同时松开,另一个小朋友记录。我们也发现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结果越明显。有时候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才能知道答案。
3.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1)教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不会马上停下来,还会继续向前翻跟头。
师适时追问:那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是一样的吗?
幼儿猜想:可能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远,也可能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远……
师: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幼儿:让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木板上滚下来,量一量,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来量?
幼儿:可以用大头针、筷子、木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师:测量工具要一样长,量的时候要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3)幼儿合作实验,师提示幼儿数清楚分别用了几根吸管,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表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实验。
(4)分析记录表,交流实验情况(图4、图5)。
教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样做实验的?从记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们比较之后发现,从高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多,从低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少,所以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远。
幼儿2:我们没有用吸管量,而是先让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用粉笔作个标记,然后再让电池娃娃从低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也用粉笔作个标记,比一比,我们就知道电池娃娃是从高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远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用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我们发现斜坡越高,电池娃娃继续滚动的距离越远。
延伸活动
1.提出进一步设想:如果用不同型号的电池做出不同重量的电池娃娃,从相同的斜坡上滚下的速度一样吗?继续滚动的距离又会怎样呢?
2.鼓励幼儿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并尝试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设计记录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是以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活动,也是高结构化的科学活动。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自制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自主表达。其次,通过“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一“记录”,让幼儿通过猜想与验证、测量与比较、分析与总结、交流与表达来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纲要》理念以及科学教育“做中学”、“玩中学”的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4、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0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05-27
科学活动教案[荐]08-05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0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精]07-24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5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