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洋花萝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对人身体的好处。
2、通过观察、交流、品尝了解洋花萝卜的特点。
3、愿意讲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喜爱洋花萝卜。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萝卜
2、洋花萝卜、记录纸、刀 ,兔妈妈的标志牌
3、洋花萝卜人后一个洗净切好的生洋花萝卜,糖、醋、小盘子、调羹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洋花萝卜。
1、今天,兔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件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小萝卜)
2、它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洋花萝卜。
3、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洋花萝卜,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教师:请你们想看看洋花萝卜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吗?
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一个,可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哦!
(幼儿观察,发现)
2、谁来告诉我,你看到的洋花萝卜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形状,味道)
(1)形状:圆圆的 扁扁的 颜色: 红色的
(2)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3)咦!洋花萝卜上面是什么呀?(叶子)
(4)谁能告诉我,洋花萝卜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绿绿的)
追问:叶子什么形状?只有一片叶子吗?引导:长长的',有很多。
3、洋花萝卜下面的这是什么?(根)
教师:洋花萝卜的根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长长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实,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须呢!
4、教师小结洋花萝卜的外部特点。
教师:洋花萝卜的皮是红颜色的,摸起来滑滑的,长着扁圆的身体,它的顶上长着绿绿的长长
的叶子,还有一条像小尾巴似的细细的根呢!!
三 、观察探究洋花萝卜肉的特点。
1、谁知道洋花萝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幼儿猜测
教师:你们猜一猜,萝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的猜测。(根据幼儿的回答涂色)
洋花萝卜图片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看到的这红红的是洋花萝卜的皮,切开洋花萝卜我们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尝萝卜
1、幼儿品尝生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你们谁吃过洋花萝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洋花萝卜吃起来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妈妈请你们尝一尝,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3)幼儿品尝
(4)谁来告诉我,洋花萝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点甜)
(5)你们吃过洋花萝卜做的菜吗?
2、幼儿品尝糖醋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其实呀,兔妈妈也可以把洋花萝卜也可以变成一道很好吃的菜。是凉拌糖醋洋花萝卜,
你们尝一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品尝
(3)凉拌糖醋杨花萝卜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绍洋花萝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
教师:其实杨花萝卜最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它生长的最快,味道最好!!
洋花萝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汤,凉拌,红烧,都可以呢!我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
做一些洋花萝卜的菜,看看吃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意图: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 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 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活动名称:
科学《找尾巴》
活动目标:
1、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 展开活动
1)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 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 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的沉浮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探索求知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葡萄、土豆等果蔬和一桶水
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水果宝宝和蔬菜宝宝,你们看,它们都是些谁?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蔬菜。
2.师幼交流:请你跟小朋友介绍一下你选择的蔬果宝宝,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教师:炎热的夏天,我们都喜欢游泳,水果宝宝也很喜欢游泳!你们想看水果宝宝游戏吗?
4.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把水果宝宝放到水里,它们会怎么样?
5.教师小结: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的觉得是沉下去的,有的觉得是浮起来的,它们在水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玩一玩
1.教师出示杯子记录卡:现在我们一起试一试,请你们轻轻地把你的水果或者蔬菜宝宝放到水里,然后观察一下,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这是杯子记录卡,你可以使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或水底。
2.第一次试验:幼儿轮流把三种水果放到水盆中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3.幼儿完成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沉”与“浮”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4.师幼互动:教师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呈现在黑板,集体验证。
三、讲一讲
1.教师请幼儿把其余的果蔬放到水中,进行操作观察: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实验结束,幼儿分享其发现,教师对其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3.教师小结: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今天,请小朋友回去以后找找其他的水果和蔬菜,再让爸爸、妈妈准备一大盆水,看看它们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起来的,明天来告诉我们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乐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百科: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氢),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漏勺、提篮、小筐、塑料袋、果冻壳、茶叶盒、玩具、网篮、小碗、小杯子等。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导入。
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个手指头两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四个手指头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个手指头五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青蛙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关注自己能干的小手)
二、出示一杯水,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水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水宝宝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水宝宝们也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帮帮他们好吗?原来啊水宝宝们要搬新家了,看,他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可他们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我们替他们想个好办法吧。(幼儿自由发言)。
活动中:幼:把盆端过去。
师:这个方法不错,可是,里面住着太多的水宝宝,太沉了我们小朋友搬不动。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提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来选择一种工具来帮水宝宝搬家,我们给水宝宝搬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水宝宝撒出来丢在半路上了,否则水宝宝会迷路的,我们要把水宝宝安全送到新家。
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小手小手伸出来,袖子袖子卷起来。
三、选择工具第一次运水。
小朋友过来取工具吧。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边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作适当引导。
2、集中幼儿:小朋友们快来休息一会儿,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脚的前面,老师做示范。
活动中:
师: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帮水宝宝搬家的呀?为什么没有用这种工具的啊?(漏勺、洗澡筐等)。有个别幼儿一开始用漏水工具但一实验不行接着有换了,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你换工具了?
幼儿:因为用这样的'工具水会漏下去。
师小结:因为他选择的工具下面有许多的小孔水宝宝漏下去了,用这样的工具运水成功吗?(不成功)。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还有的水宝宝没有住进新家,我们再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换工具。
四、第二次运水,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互相交换工具。
师:这次我们在运水的过程中,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换工具也可以和老师桌子上的工具交换一下,而且在运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宝宝漏出来了……
幼:漏出水会滑到人。
2、鼓励孩子在运水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动中:
最后盆子里还剩下一点水小朋友们用已有的工具已经盛不出来时,师:现在大盆里的水宝宝我们用工具盛不出来了,小朋友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这时幼儿都说直接把盆端过去,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抬着大盆帮剩余的水宝宝搬进了新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延伸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可变性。
2、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实物: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木耳、茶叶、胖大海、扇子、手工、纸毛巾;PPT课件。
配套课件:小班科学课件《变大变小》PPT课件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巴拉魔仙棒)请魔仙棒带我们到魔仙城堡。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大变小》含PPT课件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还有好多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5、提问讨论: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变大变小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变大”或“变小”的快乐。
6、你们想变吗?可是我们哪儿能变呢?(身体、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戏:变大变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8、现在我们就拿着魔仙棒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与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我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忠旨。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出来的快乐超出我的想象,连平时最不愿意动手的小朋友都在那忙的不亦乐乎,看来我们应该注重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比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去灌输和强化训练要效果要好的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按规律排列的美。
2.巩固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尝试按颜色规律进行排列。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红、黄、蓝色花若干。
2.环境创设:布置花园场景,并贴上按“红黄红黄”颜色规律排列的标记。
三、活动过程:
1.礼物激趣。
(1)出示礼物盒,以神秘口吻引导幼儿想打开礼物盒来看看。
(2)引导语:礼物盒里有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共有几朵花?几朵是黄色的'花?几朵是红色的花?
2.对应。
(1)引导语:这些花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很快就会枯萎。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2)引导幼儿观察花园场景中的标记,了解花园场景的布局,看看里面有什么。幼儿思考:花园里的标记有什么用?要怎么种花才能让花园变得更加整齐、更加美丽?
(3)小结:花园里的标记是为了方便我们种花,大家种花的时候要看清楚花的颜色,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4)请个别幼儿示范,把花一一对应种到花园里去。
3.感知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种好的花,发现并找出排列规律,思考:种上花后的花园美吗?这些花是怎么排队的?
(2)小结:花园里的花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排列的,有规律地种花会使花园既整齐又好看。
4.动手种花。
(1)出示操作材料《种花》,提出任务:小朋友,你们看这边的小花园还有很多花没种完,请小朋友一起帮忙种花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小铃一个。
2、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用黄豆、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感知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级里来了许多铁罐娃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做游戏吗?每人抱一个铁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引导用不同的方式玩铁罐)
二、交流讨论,了解声音。
1、讨论自己的探索过程。
师:刚才你是怎么和铁罐娃娃玩的?(有的单手摇、有的双手晃动、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滚动、还有的用脚踢……)
2、了解声音:你在玩铁罐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或者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听辩声音。
⑴选出分别装着石块、沙子、米粒的铁罐。
师:在摇动时,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⑵依次摇动铁罐,让听辩。
师: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用哐啷哐啷来描述石块发出的声音,用滴沥滴沥描述米粒发出的声音,用沙啦沙啦描述沙子发出的声音同时依次让幼儿猜猜看铁罐里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看?
⑶小结:原来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⑷摇动装着树叶的铁罐。
师:你听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听到)铁罐了有么有东西?(没有)打开铁罐,出示树叶,铁罐里装的什么?那为什么刚才你什么都没有听到呢?
⑸小结:有的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师:你们用什么来听声音的?(耳朵)摇动装沙子的铁罐,请捂上耳朵听一听。师:沙啦沙啦的声音听得清楚吗?(不清楚)
四、游戏:谁的耳朵灵。
⑴师:森林里的'xx小动物要开会,想请我们班耳朵最最灵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不想去?
xx小动物:小朋友,请你们戴好头饰,蒙住眼睛,竖起小耳朵。
⑵帮助小朋友戴好头饰。
师:我们可以学哪个小动物走路?(小猫)怎么样走?(轻轻地)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路?(脚步声音太响了,我们的耳朵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会走错路的)
⑶小结,引导要保护耳朵。
师:声音太响,我们的耳朵会不灵的,那能不能大声的说话?(不能)⑷准备出发。仔细的听,轻轻地听着小铃的声音到森林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
活动流程: 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重点提问: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游戏: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阶段的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已有了“收银员”、“理货员”的角色意识,并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欢迎光临”、“再见”及介绍优惠产品。这些表明D#锥的角色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在游戏中得到表现。现阶段常见幼儿自语“我去买菜”、“宝宝来洗澡”。但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买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饮料,一家子都去买;有时人人在烧菜,有时人人围者娃娃转…… 上周我和一幼儿都理了一个新发型,幼儿们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
(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玩具是靠惯性、发条、电能等动力动起来的。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用恰当的词句,简单讲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惯性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发条)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1)幼儿自由的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3) 将幼儿带来的玩具按不同的玩法分类摆放。
二、幼儿交换玩具玩,进一步探索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1)请幼儿讲几类玩具都玩到,加深对玩具不同玩法的.体验。
(2)请幼儿说说自己玩了哪些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引导幼儿深入探讨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式。
(1)出示打开的发条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拧了发条玩具就会动起来?
(2)出示打开的电动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起来?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电动玩具证实。电动玩具有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3)接上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玩具拧了发条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一推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打开开关就会动起来。
四、提供先进的玩具供幼儿观察操作。
(1)观察遥控玩具。
教师打开开关让幼儿观察玩具是否会动,然后问幼儿:玩具为什么会动?
教师操作遥控玩具后提问:让它动起来的是什么?这种玩具叫什么玩具?
(2)提供会录音的娃娃供幼儿观察。
让幼儿对娃娃说话并观察其反应。让幼儿知道娃娃身后有个小录音机,所以他会说出跟幼儿相同的话。
五、结束活动。
小结:这些玩具真有趣,它们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了让小朋友玩得开心而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你们发现了其他新的玩具,可以向大家介绍。
延伸:带幼儿到室外玩玩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2、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教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教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教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教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3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二、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课件-各种声音,找声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展开
1、制造声音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2)教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
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
(3)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区域指导。
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杯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教师: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让声音大一点 ?
什么时候让声音轻一点呢 ?
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的走路、轻轻地说话,
老师上课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
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
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
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2、了解水--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
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④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3、幼儿进行尝试操作--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①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
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④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4、延伸活动(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23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玩水》01-1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篇11-18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学习分类》01-15
小班科学教案06-2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11-09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给小动物找家》10-01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皮球跳起来》01-1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西红柿和小黄瓜》01-14
小班科学教案(15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