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31 18:26:2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1

  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如果你想选择一部读者众多、人们最熟悉的作品,你可能需要推动《三国演义》。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部由文人根据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编撰的历史浪漫都是所有作品中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描述了汉灵帝至晋武帝100多年的历史,用宏大有致的笔触勾勒出魏、蜀、吴相互战斗、兴衰的历史进程。此外,它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忠诚、勇敢、自信、傲慢的关羽、聪明、无所不能的诸葛亮、狡猾、残忍、有才华的曹操、仁慈的刘备、英雄的赵云、周瑜、忠诚的鲁肃等。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书中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贯彻书中每一个角落的观念,就是“拥刘反曹”。罗贯中坚持以蜀汉刘备为正统。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作为汉室宗亲,他试图复兴汉室;曹操作为汉相,但他用兵擅权,最终废汉立魏。他实际上是篡夺国家的小偷。这一观念并非罗贯中的原创,而是长期存在于普通人的心目中。罗贯中只是通过《三国演义》将他空前强化,让它与小说一起深入人心。

  同时,看完这本书,我经常问朋友、亲戚、自己,《三国演义》中谁是好人?

  姐姐说:“刘备讲义气,是个好人。我说,不一定。吕布武功高强,号称天下无敌,当时有句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曾经就过刘备,当时刘备非常感激。后来吕布被曹操抓住了,曹操非常珍惜他的才华,不想杀了他,回头问刘备怎么办,吕布听到了,心里暗自高兴,以为刘备会为自己说爱。但刘备冷冷地说:“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一开始,董卓很欣赏吕布,却被吕布刺杀。曹操一听,抱着头连声喊道:“快推出去斩!“你看,刘备够坏的。

  曹操是好人吗?爸爸说他有才华,善于打仗,以弱制强,打败袁绍,平定北方。母亲常说他是一位大诗人,“老马伏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我觉得他不像个好人。曹操诡计多端,不讲义气。有一次,曹操去朋友家避难,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咔嗒”的磨刀声。他以为人们要杀了他,就把门撞开了,一句话也没说就杀了朋友家的十几个人。杀了晚人,回头一看,才发现门下压着一头捆好的猪,才意识到人们磨刀是为了杀猪招待他。曹操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说刘备坏不坏?”

  周瑜心胸狭窄,几次要害诸葛亮。孙权今天和刘备比较好,明天和曹操一起打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塑造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物,让我百读不厌。然而,许多角色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出卖朋友,杀死无辜,如果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许不是一个好人。《三国演义》中的'好人真的不多!

  罗贯中通过对三国之间不断战斗的成败和对英雄生存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在家的政治观念,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念,为世界而战。他必须有正确的战略,人民应该选择资本和道德。同时,《三国演义》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生活,也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三国时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记录了这个时代最原始的资料。从晋朝到唐宋,关于三国的民间传说从未中断。不仅记载了历代的野史笔记,刘备和曹操的故事也搬到了书场,登上了戏曲舞台,男女老少都喜欢广泛传播。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还在,夕阳红了好几次。白发渔樵江渚,习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相遇。古今有多少事情,都是在笑话中付出的。

  自从我了解了历史,我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找我,你想知道吗?这是《三国演义》。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最喜欢赵云的形象,一位智勇双全、品格高尚的将领。

  赵云武功高强,但他不是武术家。他还是很聪明的。赵云在长板坡救阿斗中表现出勇气和智慧。曹军追赶刘备的妻儿到长板坡,围住刘备的儿子阿斗和石夫人。赵云一个人去曹军救阿斗。他直奔曹军阵地,七进七出,成功救出阿斗。此外,刘备招募亲属时,诸葛亮派赵云护送,最后在赵云的`保护下安全脱身。赵云的智慧和勇气令人钦佩。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3

  寒假中我和爸爸读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取材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一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书中描写了很多英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正气的赵子龙等。同时也塑造了曹操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书中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面,很多战争理论在以后的`战争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篇文章真实的描写了当时的历史状况,顺应了当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潮流。

  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使我最受启发,诸葛亮利用他的聪明才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利益;书中详细描写了借箭前的准备;活动,以及在借箭过程中诸葛亮的耐心、细心以及他艺高人胆大的聪明才智。而通过描写他人的害怕焦急的心理更加衬托出了他的聪明才智。生动鲜明的刻画了他的性格特 征。使他的形象在后人的 眼中变的更加伟大。

【三国演义寒假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寒假读书笔记04-17

寒假读书笔记05-25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2-22

初一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8-02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4-06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5-27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6-3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2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