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读后感

时间:2024-10-31 17:46: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门弄斧》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班门弄斧》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班门弄斧》读后感

《班门弄斧》读后感1

  徜徉书海无疑是件乐事!阅读让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小伙伴,每一次与故事的接触,都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班门弄斧》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第一次与它见面是在一本成语故事书里。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古代有一个男子,他认为自己建筑功夫了得,所以就在鲁班门前向鲁班发出挑战。看完这个故事,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认为这个人也太高估自己,太骄傲了吧!鲁班是谁呀,他可是那个时候木工里的祖师爷呀!他的行为让我觉得很反感,简直就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后来在一次整理书籍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本书。当再次翻读这个故事时,我就细细回味了一番。这次,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的感受:我觉得这个人虽然骄傲,但他有勇气在鲁班门前展示自己的才艺,这说明他很有自信,这又何尝不好呢?即使失败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呀!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学习到不一样的道理,这可能就是阅读带给我的乐趣吧!

《班门弄斧》读后感2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班门弄斧,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自取其辱的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这个崭新的21世纪里,正是我们大展风头的时候,管什么流言蜚语,管什么鄙视的眼神,有了成绩,为什么不将展现呢?一味的躲藏,难道要等到花谢吗?觉得自己已有了一定实力时,为什么不找一个高手切磋一下呢?整日与那些无名小卒一起,心里就不觉得窝囊吗?在这个锋芒毕露的时代,沉默是金,按兵不动都早已不流行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么能因为世俗的眼光,来扭曲自己心中的路呢?心只有一颗,所以它跳动的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生命中,为何不碰出火花。去班门弄斧,输了又怎样,败者就注定流泪吗?告诉你,每个上阵之士都是做好必死的准备的,况且这只是讨教下技艺,技不如人又如何,最起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让心也找到自己的.方向,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弄斧就要到班门,请不要给自己的心后悔的机会。机会只有一次,错过的话,就再也没有后悔的余地了。生命虽是多变的,但是,无论它怎样子的变化,我们真正的希望,我们真正心意怎么也不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也许有一天,我们老了,和自己的子孙们围在小小的火炉旁烤火,当你聊起年轻的时候,我不希望,你的眼睛不会闪过后悔之色。

  请出去闯一闯吧,就算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就算碰的头破血流,也请你不要放弃,毕竟,我们还年轻。

《班门弄斧》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班门弄斧》这则成语故事。意思是说,在鲁班门前弄斧,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得人。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梅之焕在采石矶旁的李白墓前看到可以写字的地方,被人留下诗句,有些诗句及其拙劣,可笑之极!梅之焕感慨之余,挥笔提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做人要谦虚,做事要量力而行。

  一次,我和爷爷去地里玩,看着地;里绿油油的一片有好多我都认识,我就和爷爷夸下海口说“我认识这叶子里所有蔬菜,爷爷指着一个叶子细长的问我是什么,“韭菜”等等,忽然,爷爷指着一种特别像针的一样叶子,我看了看,想:”我以前在姥姥家看见过,刚出来的小葱,就是这样的,是小葱,爷爷说:“错了,是刚出来的韭菜”,爷爷告诉我:“刚出来的'韭菜根是紫色的,小葱根是绿色的”我脸红了,爷爷在农村生活了50多年lwo太不自量力了,以后我一定要虚心请教。

《班门弄斧》读后感4

  前几天,我又翻出了一本妈妈小时候看的书《古今文人轶事》。书上讲了许多文人的故事,还有好多外国作家的.故事,可我现在只知道一些古代诗人,所以我就先看了我知道的人的故事。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是一句成语,它出自梅之涣的《题李白墓诗》。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才华出众,他给后人留下很多伟大的诗篇,我们在一年级时就背过他写的《赠汪伦》、《古朗月行》、《静夜思》、《长干行》、《秋浦歌》,二年级又背过他写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夜宿山寺》等。李白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给他立碑。不少文人墨客在墓上题了不少诗。梅之涣认为这些题诗不如李白,却在那乱写。于是他写《题李白墓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梅之涣用“鲁班门前弄大斧”,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自炫其能的人们。

  我读过这篇文章,明白了“班门弄斧”的意思,我今后一定不会做“班门弄斧”的事。

《班门弄斧》读后感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诗人来到采石矶,看见李白墓碑上被刻提乱七八糟、不堪入目后,他由感而发,便留下了“鲁班门前开大斧”的名句。这便是“班门弄斧”的故事。

  千百年来,“班门弄斧”一直是那些不自量力的人的代称,可我却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弄斧”必到“班门”,并且这些在“班门”前的“弄斧”者有如此的胆量是十分可贵的。

  就像每年都举行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样,每年的参赛选手都是一些在校学习(英语)成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水平十分有限,而为他们评分的老师却是市内乃至省内数一数二的名师,可能选手们在这里展示的才艺在评委老师眼中十分简单的,就如同“班门弄斧”一个道理。可是,他们却有勇气在名师前展示自己的才艺,这胆识和镇定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所以我认为“班门弄斧”者并不可笑。

  另一个观点是:我们如果意欲“弄斧”,那必定要到“班门”之前,因为专家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是不会理会世俗的观点,而从公平的角度出发来评论好坏。

  所以“班门弄斧” 并不是不自量力,而是一种寻找自我水平和提升自我的方法。

  哦,“弄斧”必“班门”

【《班门弄斧》读后感】相关文章: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11-30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01-20

厚黑学读后感_厚黑学读后感03-30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 读后感01-06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3

《精卫填海》读后感-读后感07-06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 读后感03-05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4

读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