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

时间:2024-10-12 18:1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1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和辛辣的口吻,创作了该部副题为《一部没有主角的小说》,即现代所说的“非英雄”题材的典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该作品主要叙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两个出身、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跌宕浮沉的人生历程:一个是穷苦画家和法国舞女的女儿蓓基·夏泼,她出身卑微,聪明精干,但虚荣心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利用人的心理和自身才貌的双重魅力逢场作戏,混迹于一个个社交圈,甚少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终她拥有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却失去了其它所有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全都离她远去;另一个则是出身于富裕的实业家家庭的爱米莉亚·塞特利,她生性善良而单纯,但生活空虚,对爱情充满幻想,后来家境在互相倾轧中衰落,虽然如愿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乔治·奥斯本,但却未得到一直期待的纯真的爱情,甚至差点遭到丈夫的背叛,在不幸成为寡妇后,更是艰辛地独自抚养小乔治,所幸在故事的最后,她幡然醒悟,接受了爱慕她十几年的多宾中校,算是收获了幸福的结局。

  本书作者萨克雷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英国驻印收税官家庭,年幼丧父,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理财能力低下、早期婚姻的不快,使他的生活一度很艰难,使他不得不与上流社会家庭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他本身就出身于资产者中间,对上层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生活很熟悉,因而在该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将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名利场》中,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了蓓基、爱米莉亚、乔治、多宾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蓓基·夏泼是社交界的“乱世魔女”,是精明能干的女冒险家。出身低贱,父母双亡,使她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生活贫苦,人情冷漠,使她对名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追求;她的姿色和聪明才智,更使得她自觉不输于甚至高于很多富家小姐,虚荣心急剧膨胀,加深她对命运不公的不甘之情和反抗之意;极强的目标性,使她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虚伪做作。说实话,我极度厌恶这个女人,或者说这种类型的女人,但不得不承认,在一步步闯进陌生的上流社会的过程中,她使用的每一种手段无不奏效,她对人心的揣摩精准独到,是一个优秀的实干家。但她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压榨着他们身上的利用价值,铺砌着自己的征途,最终“纵然赢得了天下,却失去了并肩的人”。

  爱米莉亚·塞特利是一个真正纯真善良的女子,待人真诚而友善,是在蓓基困苦时唯一对她施以援手的人,在校期间几乎赢得了所有师生的喜爱。但她的人生轨迹早早就被家里安排好,包括与乔治·奥斯本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傀儡式人物。她以为自己真心爱着乔治,殊不知她爱的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幻影,一个以乔治为原型、用太多的美好修饰成的完美如王子般的幻影,这成为她空虚生活的重心。在乔治阵亡后,幻想的主角不在了,她就将情感转移到乔治的遗像、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乔治和她自以为是乔治送的方形小钢琴上,以至于和多宾险些错过。乔治·奥斯本,一个真正花心的飘忽不定的浪子,他自然比不得多宾的痴情,甚至比不上罗登的专情。他和爱米之间的爱情本身就失衡了,这必然导致他俩婚姻的悲剧:新婚十天,他就开始和蓓基调情;出征前一天,他还企图邀请蓓基和他私奔······如此不负责任!何以使然?他本身的自负、家人的纵容和爱米过于仰望式的爱。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多宾说的一句话“···我相信,她是非常爱我的!”相信选择了乔治作为终生伴侣的爱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上悲哀的人生之路。

  多宾,他是本部作品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最正直的一个,也是最痴情的一个。为了让爱米莉亚开心,他迫使乔治同意迎娶她;在乔治死后,他一直在默默接济爱米母子二人,并且努力去达成爱米与老奥斯本之间的和解;为了使爱米免受蓓基的欺骗和伤害,他不惜自毁自己忠诚的形象,也要当面戳穿蓓基的丑恶嘴脸。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非要找找他的缺点的话,那就是他过于简单直接的性格,不能更加婉转地进行劝导,而是更多地使用命令式语气,极易好心办坏事。而且,谁又能肯定多宾爱上的不是关于爱米的完美女性的幻影呢?

  三、断想

  名利场就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名、财、权,只要你拥有其中任意一项,你就能在这个奢靡美丽的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赢得人们的青睐。这个世界里充斥着金钱的铜臭味,欲望已然蒙蔽了双眼,名利场内的人挣扎着出不去,名利场外的人拼死想挤进来,无论场内抑或场外,没有人真正看懂过它。

  乔治、爱米莉亚和多宾就一直挣扎于其中,玩着蓓基所不屑的爱情游戏。乔治是爱米莉亚的幻想,爱米莉亚又是多宾的幻想,最后,两人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执着的爱情实质。虽然两人还是在一起了,但作者最后的一席话隐晦地点出:这种婚姻不可能像想象中那么美满——“啊!在这苍茫的大地上,我们之中谁是幸福者?我们之中,有谁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倘若得到了,又有谁是真正的心足意满?”

  而蓓基则希望在这个世界为自己找寻一处华丽的位子,在名利诱惑下,原本聪明美丽的少女,渐渐成长为虚伪、贪婪的少妇。口头上蜜一般的恭维之下隐藏着无边际的谩骂,面上甜美的笑容下遮盖着怎样致命的毒液。在她贫苦时,人们因为她的聪明可爱而心生怜悯、同情;在她崭露头角之时,人们因为她的魅力而痴狂;而档面具被揭下,谎言被拆穿,丈夫罗登与他分居,儿子小罗登不愿见她,连最最善良的爱米也刻意避开她。再没有一个人为她停留目光了,哪怕只有一秒。

  萨克雷的《名利场》尚未落幕,近两百年来,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从未停歇,数不尽的人为了名利的刹那烟火而奔赴这个泥潭。是否要待到名利千疮百孔,人们方能看透这一生浮华不过过眼云烟?那时,是否方能忆起最初如蓓基般坚定又脆弱的誓言:“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

  待到浮华褪尽,人心方得宁静。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2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平生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19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这个“闹哄哄的名利场”。

  且不谈小说关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事无巨细的描绘,对尊贵场面与名流宴饮的宏大叙事,作者光是对几位主要人物的塑造就能深入人心,造就世界小说人物画廊里的典型。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皆立体丰满,血肉丰沛,故事绵长完整,一波三折,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具。军官多宾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这位军官至始至终保持着诚实、勇敢、善良、虔诚的高尚品质,有过些许人生经历的大概都知道一直保持诚实品质是罕有而不易的,可是我们这位尊贵的先生做到了,他虽然身为英国绅士,可是却值得冠以“东方君子”的美称,这是一位真正具有君子品格的男士。

  多宾对天真善良的阿米莉亚一见钟情,他的钟情不只于相貌,更多的`集中在对阿米莉亚善良品格和温柔性格的倾慕,这位可怜的人儿为心中那份羞涩的爱情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情:在得知乔治变心、阿米莉亚父亲经商失败倾家荡产之后,竭尽全力说服乔治迎娶阿米莉亚,因为单纯的阿米莉亚只为乔治茶饭不思、神魂颠倒,多宾忍痛将心爱的人亲手送进别人的婚礼在乔治去世已久在十八年之后,在阿米莉亚一如既往地践踏他的好意和尊严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她对他从来只懂索取,而不考虑任何回报,十八年来一直如此残忍而自私。

  在故事的结尾还是让这对善良的人儿走到了一起,多宾盼了十八年,终于遂愿取到了心爱的姑娘,虽然此时他已年届四十,她已为人母,儿子跨入大学殿堂。作者还安排阿米莉亚与多宾成婚,并有幸为他生了个女儿,从此他对女儿视若珍宝,宠爱至极。也许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读者应该感到欣慰,为多宾坎坷的命运而多一点庆幸,可是这样的安排似乎显得突兀而不够真实,终究我还是对阿米莉亚一直愚昧的虔诚与坚守表示不屑。她虽然是个善良的人儿,可是懦弱、无知、愚鲁,正如多宾那次也是一次的独立宣言所说:她配不上他的爱。对,我也这样认为。可是最终他还是没能迎娶一位更优秀与他更相配的人儿,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3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遥远的将来,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名利场,它充满着浮华和虚幻,处处弥漫着尘埃,掩盖了原有的本真。名利场中的人们带着虚伪的面具,醉心于金钱、地位和权利。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们不择手段,遗失了本真和爱。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就是讲述了这么一个世界:女主人公蓓姬夏泼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美貌,从一个贫寒的身份摇身变为上流女子。小说很现实也很清醒,描摹出英国社会的一个横切面和一个时代的片断,赤裸裸的鞭挞了十九世纪充满污垢的上流社会。

  让人又爱又恨的蓓姬

  蓓姬.夏泼是书中的女主角,一个大多数人认为的狡猾奸诈、邪恶自私、虚伪放荡的女人。从童年开始就便懂得如何用谎言获得自己想要的,她对名利的向往和渴求相较于其他人要来得更加强烈。为此,在离开平克顿小姐在奇斯维克主持的学校之后,贝基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成为英国社交场上的女皇。她调动自己的全部才能和智慧,运用自身出众的美貌和性感超群的风姿,甚至还耍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小把戏,谋得上流社会的稳定地位。贝基准备做一切事情—欺骗、背叛以及糟蹋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为她而设的阶梯,沿着这种阶梯她可以步步高升,既有钱,又有势。一旦她不再需要这个人了,她会毫不顾虑地将他一脚踢开。是一个彻底的坏女人。但是,固然蓓姬有着那么多的坏,狡诈贪婪,谄媚奉迎,势利虚荣,到最后丈夫抛弃他,儿子也不愿意承认这位母亲,然而我却真的没有办法太恨她。正如她所说的“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穷人和富人早已划了标志,社会抛弃了穷人,她的钻营不得不承认有社会原因。另外她的确是个聪明的人,且不说空手套白狼的技巧,光是那份对自己的把持力就让人欣赏。她将周遭的世界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甚至还在忍无可忍之下,在爱米丽亚的面前拆穿了乔治的丑恶面具,促成了爱米丽亚与多宾的结合。谁又不能说她没有可爱的地方呢?

  没有英雄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这也是它最初的名字。是的,小说里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只是有的明显,有的隐藏的深一些罢了。我觉得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它揭露的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在这部没有英雄的小说里,只有名利,权势,金钱,还有为了追逐他们而丧失人性的众生相。当然,有人说这里面也有正面人物,比如艾米利亚,她善良、温柔、美丽;还有都宾,他正直,不为美貌所动,专情于艾米利亚,他对她的爱可以说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感动。但是他们同样有着各自的缺点。首先作为小说里的另一个主人公艾米利亚,她显然是与蓓姬相对立的,蓓姬为登入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而蓓姬的对人真心诚意、温柔可人、朴实可爱,但是我却不喜欢她,她的善良实在过头了,甚至辨不清好坏,谁是真心实意,谁有是虚情假意,她经不住蓓姬谎言的解释,就轻易地原谅了她,而对杜宾的好心劝告不予理睬,反而误会杜宾。她把一个真心爱她的

  人晾在一边,却将自己真挚的感情浪费在一个负心的花花公子身上。这说明她的善良带着懦弱,不能分辨是非。并且她也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为了忠于死去的丈夫奥斯本,艾米利亚誓不再嫁,只肯和都宾做朋友,但她实际上却是和都宾保持暧昧,不段利用都宾的爱,而不肯回馈自己的爱,其实萨克雷对阿米莉亚的讽刺程度并不亚于对贝基的讽刺。而都宾呢?他有良心,富有同情心,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深爱着艾米利亚,把爱隐藏在内心深处,成全艾米利亚和奥斯本。奥斯本死后,多宾主动担负起保护和照顾阿米莉亚母子的任务。多宾开始很愿意听从她的指令并心甘情愿地为她当奴隶。几年过去后,多宾厌倦了他所扮演的角色。小说末尾,多宾发现了他的错误,并对那个愚笨、装作不明白他心思的阿米莉恶感到十分气愤,终于说出了他对于阿米莉亚和对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的'感情有多深,它能为过去的回忆忠贞不贰,把幻想看得无比珍贵,却不认为我的爱情更有价值,可我的感情配得上比你更慷慨的女子。他爱上的与其说是艾米利亚本身,不如说是他自己心中的幻影,是他在心中塑造的美丽温柔善良的完美女性。也许,小说的不完满正是它出彩的地方,结尾说道:“我们这些人里面谁又是真正快乐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随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我们以为自己所想的便是自己所追求的,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而已。奥斯本是艾米利亚的梦想,艾米利亚是都宾的梦想,他们都成功到达梦的彼岸,最终却发现彼岸的景色也不过如此。

  现实的对照

  《名利场》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批判了资产阶级金钱关系,揭露资产阶级庸俗势利的市侩主义,指出整个英国社会就是一个出卖名利虚荣的市场。同时我们观察现在的社会,何尝不存在着这个名利场,并且越演越烈,有些人为了进入那个浮华的世界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可是我想说,越华美的东西它身上的虱子就越多,表面美丽,实则千疮百孔,名利不过是刹那烟花。当然,这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也许有人就是喜欢名利场的存在,我们也无法主导别人的选择,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过分追求名利,名利就会成为心头最大的诱惑,人也因此变得贪婪、虚伪,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颗纯洁的心。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4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6岁时被送回英国求学。成年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但很快挥霍殆尽,只好自谋生路。他先学画画,后从事写作,为报刊撰稿,发表散文、游记、中短篇小说等。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小说家。

  《名利场》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中上层社会各式各等人物,都忙着争权夺位,争名求利,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名利、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机灵乖巧,聪明漂亮的利蓓加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几经坎坷,

  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围绕利蓓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亚、乔治、罗登、乔瑟夫、克劳莱小姐、都宾等人物的形象。原作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这里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或好或坏,他们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活动。利蓓加已成为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

  《名利场》主要情节可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描写已故穷画师的女儿利蓓加在离开平克顿女子寄宿学校后,暂住在富家小姐爱米丽亚家中,企图勾引爱米丽亚的哥哥以进入上流社会。此事失败后,利蓓加去毕脱·克劳雷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同时施展逢迎、拍马和勾搭等乖巧手段。而当毕脱丧偶后向利蓓加求婚时,她却已秘密嫁给了爵士的儿子罗登。另一条线索写纯洁的姑娘爱米丽亚钟情于轻浮空虚的军官乔治·奥斯本,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和他结婚。但丈夫很快就厌弃她,另寻新欢。爱米丽亚一味痴情,即使在丈夫死后仍不肯改嫁。最后,利蓓加道出乔治生前曾约自己私奔的事实,爱米丽亚才和都宾结了婚。利蓓加后来又与年老丑陋的斯丹恩勋爵私通,因私情为丈夫窥破而遭抛弃。而斯丹恩则误以为罗登夫妇设局诈骗,也与利蓓加一刀两段,就利蓓加此潦倒。但是,本性是利蓓加纯善的,就像她所说“如果有5000英镑,我也是个好女人”没有5000她也是个好女人。爱米丽亚的哥哥回来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最终和利蓓加走到了一起。

  爱米丽亚是一个柔弱温顺、善良天真的女人,一个爱人如己、怜悯他人的慈善者,一个忠贞不渝的“殉道者”。她是个平庸之辈,无力反抗命运,盲目地追求虚无的浪荡子的爱情。爱米丽亚似乎除了爱情以外从未有过什么人生目的。从学校毕业一直到她和都宾上尉结婚,她过的都是屈从、忍受的生活,整天沉迷于幻想之中,以个人为中心,连其母亲也认为她太过于纵容、迁就儿子,不顾父母家人。爱米丽亚完全接受男权社会的逻辑和规章制度,用自己的母性负担和自由换来“女性化”的虚假财富。她逐渐失去自我,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丈夫的恩施之上。这样在因女性气质受到赞扬的同时她也被指责为无知、无能和懦弱。她是一个庸俗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泛的爱情至上主义的典型。作者萨克雷是这样评价爱米丽亚的:“她是一支寄生藤,只有在结实的老橡树上才能抽芽。”而她对于爱情是盲目而无知的。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心执迷于浪荡子乔治,对于深情而又有责任感的都宾视而不见。乔治甚至在蜜月里都想着和其他的女人私奔,他是个不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而都宾是个德才兼备的军人,他深深地爱着爱米丽亚,他给予她及其全家无私的帮助,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爱米丽亚不为所动,独守妇道。最终,还是在利蓓加拿出乔治约她私奔的纸条后,出于对乔治的失望和寻找生活依赖才投入都宾的怀抱。虽然最终二人终成眷属,都宾对她的爱已不如当初那般炙热。

  利蓓加天生丽质,聪明,多才多艺。然而她却用这些优越条件游戏人生,愚弄他人,追名逐利。利蓓加在生活的逆境中,敢于抗争,勇于拼搏,不安现状,性格中有光彩的一面。但是她的性格中更多的

  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黑暗面。她是畸形环境孕育出的一个“怪胎”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庸俗实用主义者的典型。她试图和爱米丽亚的哥哥结婚,仅仅是由于他是收税官,有着令人欣羡的钱财,她与罗登的婚姻更是由于金钱,她以为罗登能继承他姑妈的财产,并能借此踏入上层社会。最终,追名逐利的她不仅被名利所误,身败名裂,被上流社会踢出门外,而且失去了温馨的家庭,甜美的爱情和宝贵的亲情。

  从两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和各自的人生追求的不同态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两人不同的命运,而追根溯源,爱米丽亚是由于违背人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及盲目的爱情观念В利蓓加是由于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的、追求名利的人生追求。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5

  先介绍作者,萨克雷出生在印度,四岁便失去父亲,继承一万七千英镑的遗产,六岁回英国入学,但他不能适应这套教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对功课不感兴趣,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又不为学院所接受的现代文学,只好游学德国,回来后在伦敦游荡,摸透了伦敦的生活,为以后剖析的丑陋人性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萨克雷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出身高贵,如果从事律师、医生、教士就会被上流社会瞧不起,因此在多个职业转换,最后因著作《名利场》而让他名声大起,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安定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妻子伊莎贝拉婚后精神失常至死,是萨克雷一生的伤心事。

  阅读这部小说的整体感受是像身处在一个非常阴森恐怖的人群里,人群中还夹杂着嗜血的魔鬼。人人都戴着骷髅的面具,你根本无法知道面具底下藏着到底怎样的面容。可是他们说的话又那么动听,简直可以拧出蜜糖来,背后却像眼镜蛇的毒液一样狠狠地把你议论,把你诽谤。周围的人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围着你,用金钱把你欺骗,用感情把你玩弄,用身份把你捧起,当你坏事的时候抽身便走,不管你摔在地上是死是活。萨克雷用非常犀利的语言写到:真正大贤大德的女人一旦看见冤家倒了楣,那真正是从心窝里了出来,决不肯随便饶他。这种写法让我想起鲁迅在祥林嫂里写到其他妇女用“鄙薄”的眼神看着她,这个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可以想象鲁迅对这些没有丝毫情感的冷血妇女是多么的痛恨、愤慨,那种咬牙切齿的颤抖,真真切切地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反思。在这里

  在这里,有人从地位卑微开始,通过谄媚奉承,勾心斗角,玩弄计谋,倾轧争夺,爬到了人生的巅峰,一路走来是忘恩负义,趋炎附势;有的人骄横自满,挥金如土,一副花花公子,纨绔子弟的形象暴露无遗;有的人懦弱顺从,任凭命运摆布,霸道地占有别人的爱情却不肯把自己的献出;有的人耿耿忠心,善良正直,却被人当成傻瓜看待。在这个世界里坏人被当作好人,好人被当作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禁不止浮名浮利的诱惑,经历了风风雨雨还不思悔改,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结局啊!一切皆虚无,如果能明白人生终有一死,功名利禄都是过往云烟,何不坐在树荫底下,看风清云淡,看云卷云舒。

  到最后,作者用非常平淡的.语气,像一阵清风,把人世间的争名逐利的污浊吹散,还给社会一片宁静祥和,清心寡欲的净土。收尾时,作者慢条斯理地说到: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愿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

  我走出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看看蔚蓝的天空,还有参天的大树,小鸟儿在树上鸣叫,这时,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清醒,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生活的全部!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名利场读书笔记03-10

初中读书心得01-09

[精选]初中读书心得06-18

初中生读书心得02-27

[合集]初中读书心得15篇06-12

傅雷家书初中读书心得02-01

最新初中读书心得体会10-08

初中生的读书心得体会 12-19

初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05-16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1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和辛辣的口吻,创作了该部副题为《一部没有主角的小说》,即现代所说的“非英雄”题材的典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该作品主要叙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两个出身、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跌宕浮沉的人生历程:一个是穷苦画家和法国舞女的女儿蓓基·夏泼,她出身卑微,聪明精干,但虚荣心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利用人的心理和自身才貌的双重魅力逢场作戏,混迹于一个个社交圈,甚少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终她拥有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却失去了其它所有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全都离她远去;另一个则是出身于富裕的实业家家庭的爱米莉亚·塞特利,她生性善良而单纯,但生活空虚,对爱情充满幻想,后来家境在互相倾轧中衰落,虽然如愿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乔治·奥斯本,但却未得到一直期待的纯真的爱情,甚至差点遭到丈夫的背叛,在不幸成为寡妇后,更是艰辛地独自抚养小乔治,所幸在故事的最后,她幡然醒悟,接受了爱慕她十几年的多宾中校,算是收获了幸福的结局。

  本书作者萨克雷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个英国驻印收税官家庭,年幼丧父,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理财能力低下、早期婚姻的不快,使他的生活一度很艰难,使他不得不与上流社会家庭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他本身就出身于资产者中间,对上层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生活很熟悉,因而在该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将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名利场》中,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塑造了蓓基、爱米莉亚、乔治、多宾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蓓基·夏泼是社交界的“乱世魔女”,是精明能干的女冒险家。出身低贱,父母双亡,使她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生活贫苦,人情冷漠,使她对名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追求;她的姿色和聪明才智,更使得她自觉不输于甚至高于很多富家小姐,虚荣心急剧膨胀,加深她对命运不公的不甘之情和反抗之意;极强的目标性,使她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虚伪做作。说实话,我极度厌恶这个女人,或者说这种类型的女人,但不得不承认,在一步步闯进陌生的上流社会的过程中,她使用的每一种手段无不奏效,她对人心的揣摩精准独到,是一个优秀的实干家。但她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压榨着他们身上的利用价值,铺砌着自己的征途,最终“纵然赢得了天下,却失去了并肩的人”。

  爱米莉亚·塞特利是一个真正纯真善良的女子,待人真诚而友善,是在蓓基困苦时唯一对她施以援手的人,在校期间几乎赢得了所有师生的喜爱。但她的人生轨迹早早就被家里安排好,包括与乔治·奥斯本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傀儡式人物。她以为自己真心爱着乔治,殊不知她爱的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幻影,一个以乔治为原型、用太多的美好修饰成的完美如王子般的幻影,这成为她空虚生活的重心。在乔治阵亡后,幻想的主角不在了,她就将情感转移到乔治的遗像、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乔治和她自以为是乔治送的方形小钢琴上,以至于和多宾险些错过。乔治·奥斯本,一个真正花心的飘忽不定的浪子,他自然比不得多宾的痴情,甚至比不上罗登的专情。他和爱米之间的爱情本身就失衡了,这必然导致他俩婚姻的悲剧:新婚十天,他就开始和蓓基调情;出征前一天,他还企图邀请蓓基和他私奔······如此不负责任!何以使然?他本身的自负、家人的纵容和爱米过于仰望式的爱。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多宾说的一句话“···我相信,她是非常爱我的!”相信选择了乔治作为终生伴侣的爱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上悲哀的人生之路。

  多宾,他是本部作品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最正直的一个,也是最痴情的一个。为了让爱米莉亚开心,他迫使乔治同意迎娶她;在乔治死后,他一直在默默接济爱米母子二人,并且努力去达成爱米与老奥斯本之间的和解;为了使爱米免受蓓基的欺骗和伤害,他不惜自毁自己忠诚的形象,也要当面戳穿蓓基的丑恶嘴脸。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非要找找他的缺点的话,那就是他过于简单直接的性格,不能更加婉转地进行劝导,而是更多地使用命令式语气,极易好心办坏事。而且,谁又能肯定多宾爱上的不是关于爱米的完美女性的幻影呢?

  三、断想

  名利场就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名、财、权,只要你拥有其中任意一项,你就能在这个奢靡美丽的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赢得人们的青睐。这个世界里充斥着金钱的铜臭味,欲望已然蒙蔽了双眼,名利场内的人挣扎着出不去,名利场外的人拼死想挤进来,无论场内抑或场外,没有人真正看懂过它。

  乔治、爱米莉亚和多宾就一直挣扎于其中,玩着蓓基所不屑的爱情游戏。乔治是爱米莉亚的幻想,爱米莉亚又是多宾的幻想,最后,两人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执着的爱情实质。虽然两人还是在一起了,但作者最后的一席话隐晦地点出:这种婚姻不可能像想象中那么美满——“啊!在这苍茫的大地上,我们之中谁是幸福者?我们之中,有谁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倘若得到了,又有谁是真正的心足意满?”

  而蓓基则希望在这个世界为自己找寻一处华丽的位子,在名利诱惑下,原本聪明美丽的少女,渐渐成长为虚伪、贪婪的少妇。口头上蜜一般的恭维之下隐藏着无边际的谩骂,面上甜美的笑容下遮盖着怎样致命的毒液。在她贫苦时,人们因为她的聪明可爱而心生怜悯、同情;在她崭露头角之时,人们因为她的魅力而痴狂;而档面具被揭下,谎言被拆穿,丈夫罗登与他分居,儿子小罗登不愿见她,连最最善良的爱米也刻意避开她。再没有一个人为她停留目光了,哪怕只有一秒。

  萨克雷的《名利场》尚未落幕,近两百年来,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从未停歇,数不尽的人为了名利的刹那烟火而奔赴这个泥潭。是否要待到名利千疮百孔,人们方能看透这一生浮华不过过眼云烟?那时,是否方能忆起最初如蓓基般坚定又脆弱的誓言:“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

  待到浮华褪尽,人心方得宁静。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2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平生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19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这个“闹哄哄的名利场”。

  且不谈小说关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事无巨细的描绘,对尊贵场面与名流宴饮的宏大叙事,作者光是对几位主要人物的塑造就能深入人心,造就世界小说人物画廊里的典型。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皆立体丰满,血肉丰沛,故事绵长完整,一波三折,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具。军官多宾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这位军官至始至终保持着诚实、勇敢、善良、虔诚的高尚品质,有过些许人生经历的大概都知道一直保持诚实品质是罕有而不易的,可是我们这位尊贵的先生做到了,他虽然身为英国绅士,可是却值得冠以“东方君子”的美称,这是一位真正具有君子品格的男士。

  多宾对天真善良的阿米莉亚一见钟情,他的钟情不只于相貌,更多的`集中在对阿米莉亚善良品格和温柔性格的倾慕,这位可怜的人儿为心中那份羞涩的爱情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情:在得知乔治变心、阿米莉亚父亲经商失败倾家荡产之后,竭尽全力说服乔治迎娶阿米莉亚,因为单纯的阿米莉亚只为乔治茶饭不思、神魂颠倒,多宾忍痛将心爱的人亲手送进别人的婚礼在乔治去世已久在十八年之后,在阿米莉亚一如既往地践踏他的好意和尊严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她对他从来只懂索取,而不考虑任何回报,十八年来一直如此残忍而自私。

  在故事的结尾还是让这对善良的人儿走到了一起,多宾盼了十八年,终于遂愿取到了心爱的姑娘,虽然此时他已年届四十,她已为人母,儿子跨入大学殿堂。作者还安排阿米莉亚与多宾成婚,并有幸为他生了个女儿,从此他对女儿视若珍宝,宠爱至极。也许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读者应该感到欣慰,为多宾坎坷的命运而多一点庆幸,可是这样的安排似乎显得突兀而不够真实,终究我还是对阿米莉亚一直愚昧的虔诚与坚守表示不屑。她虽然是个善良的人儿,可是懦弱、无知、愚鲁,正如多宾那次也是一次的独立宣言所说:她配不上他的爱。对,我也这样认为。可是最终他还是没能迎娶一位更优秀与他更相配的人儿,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3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遥远的将来,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名利场,它充满着浮华和虚幻,处处弥漫着尘埃,掩盖了原有的本真。名利场中的人们带着虚伪的面具,醉心于金钱、地位和权利。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们不择手段,遗失了本真和爱。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就是讲述了这么一个世界:女主人公蓓姬夏泼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美貌,从一个贫寒的身份摇身变为上流女子。小说很现实也很清醒,描摹出英国社会的一个横切面和一个时代的片断,赤裸裸的鞭挞了十九世纪充满污垢的上流社会。

  让人又爱又恨的蓓姬

  蓓姬.夏泼是书中的女主角,一个大多数人认为的狡猾奸诈、邪恶自私、虚伪放荡的女人。从童年开始就便懂得如何用谎言获得自己想要的,她对名利的向往和渴求相较于其他人要来得更加强烈。为此,在离开平克顿小姐在奇斯维克主持的学校之后,贝基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成为英国社交场上的女皇。她调动自己的全部才能和智慧,运用自身出众的美貌和性感超群的风姿,甚至还耍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小把戏,谋得上流社会的稳定地位。贝基准备做一切事情—欺骗、背叛以及糟蹋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为她而设的阶梯,沿着这种阶梯她可以步步高升,既有钱,又有势。一旦她不再需要这个人了,她会毫不顾虑地将他一脚踢开。是一个彻底的坏女人。但是,固然蓓姬有着那么多的坏,狡诈贪婪,谄媚奉迎,势利虚荣,到最后丈夫抛弃他,儿子也不愿意承认这位母亲,然而我却真的没有办法太恨她。正如她所说的“如果我一年能有五千英镑,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穷人和富人早已划了标志,社会抛弃了穷人,她的钻营不得不承认有社会原因。另外她的确是个聪明的人,且不说空手套白狼的技巧,光是那份对自己的把持力就让人欣赏。她将周遭的世界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甚至还在忍无可忍之下,在爱米丽亚的面前拆穿了乔治的丑恶面具,促成了爱米丽亚与多宾的结合。谁又不能说她没有可爱的地方呢?

  没有英雄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这也是它最初的名字。是的,小说里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只是有的明显,有的隐藏的深一些罢了。我觉得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它揭露的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在这部没有英雄的小说里,只有名利,权势,金钱,还有为了追逐他们而丧失人性的众生相。当然,有人说这里面也有正面人物,比如艾米利亚,她善良、温柔、美丽;还有都宾,他正直,不为美貌所动,专情于艾米利亚,他对她的爱可以说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感动。但是他们同样有着各自的缺点。首先作为小说里的另一个主人公艾米利亚,她显然是与蓓姬相对立的,蓓姬为登入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而蓓姬的对人真心诚意、温柔可人、朴实可爱,但是我却不喜欢她,她的善良实在过头了,甚至辨不清好坏,谁是真心实意,谁有是虚情假意,她经不住蓓姬谎言的解释,就轻易地原谅了她,而对杜宾的好心劝告不予理睬,反而误会杜宾。她把一个真心爱她的

  人晾在一边,却将自己真挚的感情浪费在一个负心的花花公子身上。这说明她的善良带着懦弱,不能分辨是非。并且她也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为了忠于死去的丈夫奥斯本,艾米利亚誓不再嫁,只肯和都宾做朋友,但她实际上却是和都宾保持暧昧,不段利用都宾的爱,而不肯回馈自己的爱,其实萨克雷对阿米莉亚的讽刺程度并不亚于对贝基的讽刺。而都宾呢?他有良心,富有同情心,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深爱着艾米利亚,把爱隐藏在内心深处,成全艾米利亚和奥斯本。奥斯本死后,多宾主动担负起保护和照顾阿米莉亚母子的任务。多宾开始很愿意听从她的指令并心甘情愿地为她当奴隶。几年过去后,多宾厌倦了他所扮演的角色。小说末尾,多宾发现了他的错误,并对那个愚笨、装作不明白他心思的阿米莉恶感到十分气愤,终于说出了他对于阿米莉亚和对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的'感情有多深,它能为过去的回忆忠贞不贰,把幻想看得无比珍贵,却不认为我的爱情更有价值,可我的感情配得上比你更慷慨的女子。他爱上的与其说是艾米利亚本身,不如说是他自己心中的幻影,是他在心中塑造的美丽温柔善良的完美女性。也许,小说的不完满正是它出彩的地方,结尾说道:“我们这些人里面谁又是真正快乐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随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我们以为自己所想的便是自己所追求的,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而已。奥斯本是艾米利亚的梦想,艾米利亚是都宾的梦想,他们都成功到达梦的彼岸,最终却发现彼岸的景色也不过如此。

  现实的对照

  《名利场》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批判了资产阶级金钱关系,揭露资产阶级庸俗势利的市侩主义,指出整个英国社会就是一个出卖名利虚荣的市场。同时我们观察现在的社会,何尝不存在着这个名利场,并且越演越烈,有些人为了进入那个浮华的世界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可是我想说,越华美的东西它身上的虱子就越多,表面美丽,实则千疮百孔,名利不过是刹那烟花。当然,这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也许有人就是喜欢名利场的存在,我们也无法主导别人的选择,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过分追求名利,名利就会成为心头最大的诱惑,人也因此变得贪婪、虚伪,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颗纯洁的心。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4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6岁时被送回英国求学。成年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但很快挥霍殆尽,只好自谋生路。他先学画画,后从事写作,为报刊撰稿,发表散文、游记、中短篇小说等。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小说家。

  《名利场》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中上层社会各式各等人物,都忙着争权夺位,争名求利,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名利、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机灵乖巧,聪明漂亮的利蓓加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几经坎坷,

  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围绕利蓓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亚、乔治、罗登、乔瑟夫、克劳莱小姐、都宾等人物的形象。原作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这里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或好或坏,他们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活动。利蓓加已成为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

  《名利场》主要情节可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描写已故穷画师的女儿利蓓加在离开平克顿女子寄宿学校后,暂住在富家小姐爱米丽亚家中,企图勾引爱米丽亚的哥哥以进入上流社会。此事失败后,利蓓加去毕脱·克劳雷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同时施展逢迎、拍马和勾搭等乖巧手段。而当毕脱丧偶后向利蓓加求婚时,她却已秘密嫁给了爵士的儿子罗登。另一条线索写纯洁的姑娘爱米丽亚钟情于轻浮空虚的军官乔治·奥斯本,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和他结婚。但丈夫很快就厌弃她,另寻新欢。爱米丽亚一味痴情,即使在丈夫死后仍不肯改嫁。最后,利蓓加道出乔治生前曾约自己私奔的事实,爱米丽亚才和都宾结了婚。利蓓加后来又与年老丑陋的斯丹恩勋爵私通,因私情为丈夫窥破而遭抛弃。而斯丹恩则误以为罗登夫妇设局诈骗,也与利蓓加一刀两段,就利蓓加此潦倒。但是,本性是利蓓加纯善的,就像她所说“如果有5000英镑,我也是个好女人”没有5000她也是个好女人。爱米丽亚的哥哥回来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最终和利蓓加走到了一起。

  爱米丽亚是一个柔弱温顺、善良天真的女人,一个爱人如己、怜悯他人的慈善者,一个忠贞不渝的“殉道者”。她是个平庸之辈,无力反抗命运,盲目地追求虚无的浪荡子的爱情。爱米丽亚似乎除了爱情以外从未有过什么人生目的。从学校毕业一直到她和都宾上尉结婚,她过的都是屈从、忍受的生活,整天沉迷于幻想之中,以个人为中心,连其母亲也认为她太过于纵容、迁就儿子,不顾父母家人。爱米丽亚完全接受男权社会的逻辑和规章制度,用自己的母性负担和自由换来“女性化”的虚假财富。她逐渐失去自我,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丈夫的恩施之上。这样在因女性气质受到赞扬的同时她也被指责为无知、无能和懦弱。她是一个庸俗的理想主义者和空泛的爱情至上主义的典型。作者萨克雷是这样评价爱米丽亚的:“她是一支寄生藤,只有在结实的老橡树上才能抽芽。”而她对于爱情是盲目而无知的。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心执迷于浪荡子乔治,对于深情而又有责任感的都宾视而不见。乔治甚至在蜜月里都想着和其他的女人私奔,他是个不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而都宾是个德才兼备的军人,他深深地爱着爱米丽亚,他给予她及其全家无私的帮助,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爱米丽亚不为所动,独守妇道。最终,还是在利蓓加拿出乔治约她私奔的纸条后,出于对乔治的失望和寻找生活依赖才投入都宾的怀抱。虽然最终二人终成眷属,都宾对她的爱已不如当初那般炙热。

  利蓓加天生丽质,聪明,多才多艺。然而她却用这些优越条件游戏人生,愚弄他人,追名逐利。利蓓加在生活的逆境中,敢于抗争,勇于拼搏,不安现状,性格中有光彩的一面。但是她的性格中更多的

  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黑暗面。她是畸形环境孕育出的一个“怪胎”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庸俗实用主义者的典型。她试图和爱米丽亚的哥哥结婚,仅仅是由于他是收税官,有着令人欣羡的钱财,她与罗登的婚姻更是由于金钱,她以为罗登能继承他姑妈的财产,并能借此踏入上层社会。最终,追名逐利的她不仅被名利所误,身败名裂,被上流社会踢出门外,而且失去了温馨的家庭,甜美的爱情和宝贵的亲情。

  从两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和各自的人生追求的不同态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两人不同的命运,而追根溯源,爱米丽亚是由于违背人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及盲目的爱情观念В利蓓加是由于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的、追求名利的人生追求。

初中名利场读书心得5

  先介绍作者,萨克雷出生在印度,四岁便失去父亲,继承一万七千英镑的遗产,六岁回英国入学,但他不能适应这套教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对功课不感兴趣,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又不为学院所接受的现代文学,只好游学德国,回来后在伦敦游荡,摸透了伦敦的生活,为以后剖析的丑陋人性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萨克雷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出身高贵,如果从事律师、医生、教士就会被上流社会瞧不起,因此在多个职业转换,最后因著作《名利场》而让他名声大起,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安定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妻子伊莎贝拉婚后精神失常至死,是萨克雷一生的伤心事。

  阅读这部小说的整体感受是像身处在一个非常阴森恐怖的人群里,人群中还夹杂着嗜血的魔鬼。人人都戴着骷髅的面具,你根本无法知道面具底下藏着到底怎样的面容。可是他们说的话又那么动听,简直可以拧出蜜糖来,背后却像眼镜蛇的毒液一样狠狠地把你议论,把你诽谤。周围的人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围着你,用金钱把你欺骗,用感情把你玩弄,用身份把你捧起,当你坏事的时候抽身便走,不管你摔在地上是死是活。萨克雷用非常犀利的语言写到:真正大贤大德的女人一旦看见冤家倒了楣,那真正是从心窝里了出来,决不肯随便饶他。这种写法让我想起鲁迅在祥林嫂里写到其他妇女用“鄙薄”的眼神看着她,这个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可以想象鲁迅对这些没有丝毫情感的冷血妇女是多么的痛恨、愤慨,那种咬牙切齿的颤抖,真真切切地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反思。在这里

  在这里,有人从地位卑微开始,通过谄媚奉承,勾心斗角,玩弄计谋,倾轧争夺,爬到了人生的巅峰,一路走来是忘恩负义,趋炎附势;有的人骄横自满,挥金如土,一副花花公子,纨绔子弟的形象暴露无遗;有的人懦弱顺从,任凭命运摆布,霸道地占有别人的爱情却不肯把自己的献出;有的人耿耿忠心,善良正直,却被人当成傻瓜看待。在这个世界里坏人被当作好人,好人被当作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禁不止浮名浮利的诱惑,经历了风风雨雨还不思悔改,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结局啊!一切皆虚无,如果能明白人生终有一死,功名利禄都是过往云烟,何不坐在树荫底下,看风清云淡,看云卷云舒。

  到最后,作者用非常平淡的.语气,像一阵清风,把人世间的争名逐利的污浊吹散,还给社会一片宁静祥和,清心寡欲的净土。收尾时,作者慢条斯理地说到: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愿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

  我走出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看看蔚蓝的天空,还有参天的大树,小鸟儿在树上鸣叫,这时,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清醒,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