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09-14 09:03: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就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分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向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那就写几封家书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记录了1954—1966年间,傅雷与妻子朱梅馥所下的一百三十八封书信,它们有的跨越中国南北方有的甚至横跨欧亚大陆,联系着傅雷傅聪父子间深厚的感情。—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高深的艺术造诣。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教导孩子,如何做做一个德育俱备、人格票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儿子在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劳逸结合,理财恋爱等,对儿子的爱溢于言表。

  在傅雷与傅聪的通信中,我能看到其中一件件日常琐事,也能看见大决择、大场面面前,傅雷的鼓励指教,我也能看傅聪身处异乡时,会经历的无助,工作和学习都充斥着半他的生活,他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傅顺雷本用有的文字,激励着傅改聪不断前行。一颗纯洁的心,一个高尚的灵魂,必定会受到痛苦的磨难,但挺过了这段打磨,却还是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傅雷和朱梅馥对儿子的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会常常用文字教导我们,也并不是名字响彻天际的名人,但他们却也时时关心着我们的生活,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正确的为人之道日复一日风成里来,雨里去地工作,奔波,似似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是了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傅雷时时刻刻都在给在异国漂流的儿子鼓励和鞭策傅聪从其中派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造就了他这个出色的人。施蛰存出说: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这不仅是家书,是人的精神养料。仅不仅是傅雷的孩子,我们当代青少年,在书中也有数不胜数的,对人生道这路的指点。当我在阅读它时,它也似乎能燃起我心中的希望望之火。

  这是一本艺术家笔下对艺术的理解,中国人笔下对祖国的热爱,一个父亲笔下对孩子的爱,这绝不是普通的家节而是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篇。

  傅雷不仅在为自己的孩子指路,有也成为了我以中的一盏明灯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从我记事以来,好似他们从未向我妥协过,而是我硬着头皮认了错:因为我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去争辩了。

  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春日:

  傍晚,风在世间的角落中漫步着,似乎也不着急离去。天空的那头已然早已被晚霞给染红了,很美很美,可……

  “吴顺,来,快来!”我闻声寻去,看见是她,来了句:“哦,过会儿,马上就来。”我一个迅急的转身,小跑着到了她的身边“怎么了?”我连忙问道。她扯着嗓子说:“去,把剪刀给我找来!”唉,这种口吻的.话我可不敢不从,便快步向厨房跑去。本以为可以喜得剪刀,来个耳朵之清静,可谁曾想:厄运,它还是向我袭来了!在若小的厨房中,我并没有发现剪刀的踪影,就向前面以迅雷不及的速度‘飞’进了客厅,东看西看,前忙后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咦,奇了怪了,难道是自己长了腿了?”准备到别处去找,刚刚小跑几步,就听见了她破口大骂:“剪刀不是在这吗,你眼睛瞎掉了吗?这么大的东西都看不到。”“唉,又要开始了!”心中暗暗叹息。见她眉毛一皱,眼睛一蹬,牙齿咬着唇正小和尚念着经:“还有,每次人喊你都要等一下,等一下,你到底是在做什么呀?”我还在忍着,忍着,忍着,终于在她将我所有不好的事情正满腔热血地说一遍时,我反击了:“你烦不烦呀,老是说这些事情干什么,你不觉得厌烦,我嫌烦。“再之后,我们俩个闹的更是凶。可,之后,还是我妥协了:“对不起,我错了,你别再说了,好不好?”但她却像是个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傻子”,继续骂着她的。忍不下去了,一气之下,我疾步向外面跑去。

  “夕阳,你落了吗?”

  “落了。”

  哦,落了就好,不然的话,在你面前我是不是会太微不足道了?小道上,没有人声,没有车鸣。只有一阵阵狂风,呼啸着。他疾了,骤了,飞了。树叶在颤抖,只有一道人影,她在路上循环着,口中嘀咕着:这么爱面子吗,就不能向我妥协一次吗?哪怕一次,对我来说也足以让我开心好一阵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5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慨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遇到这样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都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着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儿女成才,或许傅聪没有那被父母宠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留学的那段日子,想必他是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么远。但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他,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籍,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的时候,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聪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不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地给傅聪写信,这让我很感动,也许天底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吧!他们从不计较儿女的.回报,他们的爱一如既往,深切而又沉默……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这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就是傅聪给父母的回信,相对于父母给他写的信,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出国的那段时间,经常几个月不回一次信。他忙着学业,忙着恋爱……可惜,傅雷与他的妻子突然就走了,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我想,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

  现在的我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一天天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年少轻狂的我,再听不见父母的苦口婆心,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我有时都不想和他们说话,但父母仍然日复一日地用我“不喜欢”的方式不厌其烦地关心我……我确实应该理解他们,行孝当及时,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它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我们自己的爱,还可以让我们懂得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2

傅雷家书优秀教案07-21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通用]01-24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4-20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4-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合)12-28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就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分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向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那就写几封家书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记录了1954—1966年间,傅雷与妻子朱梅馥所下的一百三十八封书信,它们有的跨越中国南北方有的甚至横跨欧亚大陆,联系着傅雷傅聪父子间深厚的感情。—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高深的艺术造诣。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教导孩子,如何做做一个德育俱备、人格票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儿子在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劳逸结合,理财恋爱等,对儿子的爱溢于言表。

  在傅雷与傅聪的通信中,我能看到其中一件件日常琐事,也能看见大决择、大场面面前,傅雷的鼓励指教,我也能看傅聪身处异乡时,会经历的无助,工作和学习都充斥着半他的生活,他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傅顺雷本用有的文字,激励着傅改聪不断前行。一颗纯洁的心,一个高尚的灵魂,必定会受到痛苦的磨难,但挺过了这段打磨,却还是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傅雷和朱梅馥对儿子的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会常常用文字教导我们,也并不是名字响彻天际的名人,但他们却也时时关心着我们的生活,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正确的为人之道日复一日风成里来,雨里去地工作,奔波,似似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是了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傅雷时时刻刻都在给在异国漂流的儿子鼓励和鞭策傅聪从其中派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造就了他这个出色的人。施蛰存出说: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这不仅是家书,是人的精神养料。仅不仅是傅雷的孩子,我们当代青少年,在书中也有数不胜数的,对人生道这路的指点。当我在阅读它时,它也似乎能燃起我心中的希望望之火。

  这是一本艺术家笔下对艺术的理解,中国人笔下对祖国的热爱,一个父亲笔下对孩子的爱,这绝不是普通的家节而是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篇。

  傅雷不仅在为自己的孩子指路,有也成为了我以中的一盏明灯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从我记事以来,好似他们从未向我妥协过,而是我硬着头皮认了错:因为我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去争辩了。

  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春日:

  傍晚,风在世间的角落中漫步着,似乎也不着急离去。天空的那头已然早已被晚霞给染红了,很美很美,可……

  “吴顺,来,快来!”我闻声寻去,看见是她,来了句:“哦,过会儿,马上就来。”我一个迅急的转身,小跑着到了她的身边“怎么了?”我连忙问道。她扯着嗓子说:“去,把剪刀给我找来!”唉,这种口吻的.话我可不敢不从,便快步向厨房跑去。本以为可以喜得剪刀,来个耳朵之清静,可谁曾想:厄运,它还是向我袭来了!在若小的厨房中,我并没有发现剪刀的踪影,就向前面以迅雷不及的速度‘飞’进了客厅,东看西看,前忙后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咦,奇了怪了,难道是自己长了腿了?”准备到别处去找,刚刚小跑几步,就听见了她破口大骂:“剪刀不是在这吗,你眼睛瞎掉了吗?这么大的东西都看不到。”“唉,又要开始了!”心中暗暗叹息。见她眉毛一皱,眼睛一蹬,牙齿咬着唇正小和尚念着经:“还有,每次人喊你都要等一下,等一下,你到底是在做什么呀?”我还在忍着,忍着,忍着,终于在她将我所有不好的事情正满腔热血地说一遍时,我反击了:“你烦不烦呀,老是说这些事情干什么,你不觉得厌烦,我嫌烦。“再之后,我们俩个闹的更是凶。可,之后,还是我妥协了:“对不起,我错了,你别再说了,好不好?”但她却像是个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傻子”,继续骂着她的。忍不下去了,一气之下,我疾步向外面跑去。

  “夕阳,你落了吗?”

  “落了。”

  哦,落了就好,不然的话,在你面前我是不是会太微不足道了?小道上,没有人声,没有车鸣。只有一阵阵狂风,呼啸着。他疾了,骤了,飞了。树叶在颤抖,只有一道人影,她在路上循环着,口中嘀咕着:这么爱面子吗,就不能向我妥协一次吗?哪怕一次,对我来说也足以让我开心好一阵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5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慨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遇到这样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都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着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儿女成才,或许傅聪没有那被父母宠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留学的那段日子,想必他是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么远。但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他,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籍,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的时候,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聪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不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地给傅聪写信,这让我很感动,也许天底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吧!他们从不计较儿女的.回报,他们的爱一如既往,深切而又沉默……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这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就是傅聪给父母的回信,相对于父母给他写的信,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出国的那段时间,经常几个月不回一次信。他忙着学业,忙着恋爱……可惜,傅雷与他的妻子突然就走了,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我想,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

  现在的我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一天天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年少轻狂的我,再听不见父母的苦口婆心,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我有时都不想和他们说话,但父母仍然日复一日地用我“不喜欢”的方式不厌其烦地关心我……我确实应该理解他们,行孝当及时,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它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我们自己的爱,还可以让我们懂得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