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路读后感

时间:2024-08-23 07:28: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数据之路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数据之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数据之路读后感

  数据是公司的资产已经成了事实上的信仰,从数据洞察商业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撑,创造价值,为商业赋能,一直是IT的愿景使命和不懈追求之一。在小数据时代,各大企业、机构的探索和努力方向主要体现在BI和数据仓库等应用上,对于当时数量相对有限、结构严谨有序的数据,这些工具还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互联网兴起之后,数据火山出现了新的喷发,数量庞大、结构散杂、类型多样、产生速度极快的数据新品种像火山灰一样蓬勃而出,如倾盆雨下,一发而不可收拾,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新品种,给BI等传统的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令它们根本跟不上节奏,只能束手无策,望洋兴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自诞生伊始,大数据就被赋予了过多的,肇始于人类无限想象力的美好和期待,所以自然而然的被概念制造者们将其与其他三大技术并列,尊称为“云大物移”。尽管起初得到的推崇是一样的,但是发展的近况差别是很大的。移动技术的应用已经熟透了,成熟到让我们忘了还有这种技术的存在,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当下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我们无需再说什么了,用就可以了,技术本身的新进展只会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不断迭代,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这种变化只会发生在我们脚下。云计算的发展大抵也是如此,即使相比前者稍有滞后,也差不了太多,在这个时候如果在规划新应用的时候,不考虑或者不认真考虑云的部署方式,必然会犯战略级的IT错误。物联网技术稍微慢一点,但是nbiot标准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必将一改它只有石油石化才玩的起的王谢堂前燕的局面,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数据技术尽管期待很大,呼声很高,但是其应用的发展速度相对要表现地更差一些,尤其是应用现状相对于人们对其憧憬,这种反差会更大一些。之所以应用发展的慢其原因可能有多个,比如效果不及预期,投入产出不高,技术本身还有待迭代升级等等,其实在这个时候搞清楚具体原因是什么固然重要,但是获得更多的信息,找到更多的榜样,学习更多的案例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而本书就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的成功企业,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成功案例。

  不同企业的探索总是会为这种探索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在这种探索中留下自己的独特气息,因而让这种探索含有了独特性,但是这种独特性并不会干扰和误导其他企业和组织从阿里大数据的实践与探索中学习和理解大数据的普遍原则和经验,一方面任何一家企业和组织的技术应用实践都是独特的,但是普遍的、一般的逻辑总是最突出的,总是可以从众多独特性中显露出来的。另一方面阿里作为一家巨无霸型的企业,它的业务场景和业务挑战性都是现象级的,这种特征反而可以为不必面对那种极限挑战的一般企业带来更多的信心。因为他们总会这么想,这种方式对阿里的业务量都可以应对,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讲,肯定就不是事了。

  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即使讲述的不是阿里最新实践,甚至作者们还有所保留,但是对于后来者来说,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

【大数据之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平凡之路歌词06-20

成长之路初中作文12-29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05-2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案03-02

平凡之路歌词常用(6篇)06-23

读《丝绸之路》有感07-03

数据库设计心得体会12-11

数据统计员的工作总结08-05

数据管理工作总结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