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读后感1
今天伟铭背回了流动小书包,吃过晚饭,我们便好奇地阅读起来了。
乍一看这本书,故事中的主角、色彩都有点简单,但仔细读完才发现这是本越读越有味道的书。每一页都固定的出现两个主角,每一页上都变换了不同的场景,每一页上都呈现的不同的境况,让读者随着情节,忽而紧张忽而开怀大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伟铭没有大多的反应,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提醒他关注更多的细节,比方看狐狸在不同的心理下表现出来的贪婪的眼神、偷偷摸摸的动作、惊恐的表情、碰壁后的尴尬和滑稽的惨相……孩子受到情节的渲染竟情不自禁加上了他自己的想象,比如:让狐狸掉进坑里、让他在跳起来时碰到树枝砸着脑袋……我心里很高兴,孩子心里有了他自己对“好”“恶”的评判,还知道站在“正义”这一边呢!带着这种收获的`喜悦,我们读了第三遍,读完后我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道理引申出来讲给孩子听,让他能真正的听懂。我对伟铭说:“我们都要像这只昂首挺胸的母鸡萝丝一样勇敢、自信。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作为这只存心想伤害别人的狐狸,不但不能得逞,反而因为他一心光想着害别人,忽略了周围其他的东西和潜伏的危险,最终把自己害的遍体鳞伤,得不偿失……”伟铭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这些话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只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陪他阅读,同他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心得,他的读说能力会大有长进,也会明白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感谢老师们这么用心的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读本,让我们大人们也得到了心灵净化……
师语:铭铭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与妈妈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只是孩子现在的年龄应该拥有更多的快乐,我们还不急于将绘本中渗透的道理提炼给孩子,好绘本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这个。那么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和孩子一起把“阅读”这件事情变的快乐起来,让孩子真的爱上绘本,爱上阅读。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观察、领悟、表达变得丰富起来……
铭铭妈妈,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散步》读后感2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散步》读后感3
反思一下,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像文中的小蜗牛,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抱怨这些“小蜗牛”走得慢,而偏离生活中最纯最美的一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走得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本没有错,但是对他们达到要求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不够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马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完美,我也会抱怨学生多么地难教,多么地不守纪律或是习惯有多么不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都受着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迥然各异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也存在着差距。我们也有被气疯和失控过火的时候,然而静下心来去观察他们,孩子们的一个眼光、一句问候、一个举动都不知不觉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其实,这是对教师耐心的考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跟随蜗牛、跟随孩子们,也许就会发现自然的美,倾听鸟叫、虫鸣,欣赏满天的星斗。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看,看“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多少,而不是去计较他们到底有多慢,对于你来说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时,你就应该很认真地表扬他们。我们会感到身心愉悦,而孩子们也会和我一起见识到这个世界的和谐有序,自然从容。
我们作为老师啊,不要丢失了那份平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我们面前就像蜗牛一样,可是,我们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促进着我们的发展。
的确,教育是慢生活,孩子是纯真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
一天我去上二年级的科学课《磁极与方向》,突发奇想就地取材用线栓好一块条形磁铁、一块蹄形磁铁和一块环形磁铁,带着一根棍子就走进教室了。有的孩子吓得赶紧问:“老师,你带棍子来要打我们吗?”我笑了:“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棍子来不是打你们的,是上课用得着的。”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了,老师带棍子来是要挂磁铁的。”“想知道老师要怎么挂吗?请大家赶紧翻开课本吧!”我让孩子们翻开课本,并跟他们解释:“我们没有课本上那样的演示教具,我们今天还是要验证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我搬来两张桌子把棍子放在这两张桌子之间,把三块磁铁拉开足够的距离依次挂上去,孩子们停止了叽叽喳喳,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那明澈的眼眸,我寻找到“孩子王的价值”,感受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跟孩子们相处,老师每天要处理许多琐碎繁杂的事,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陪孩子们渐渐成长,岁月磨炼着老师的耐心,岁月让孩子们渐渐成长。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更是教师耐心的磨练,爱心的考验,人生的品味——自然从容。
《散步》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有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有吴承恩的《西游记》,有萧红的《呼兰河传》.......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要属《樱桃树去散步》这本书,这是一本很美妙的书,想象力极其丰富,现在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踏上这场不可思议的旅途吧。
这本书以童话为主写了很多个小故事,有“神奇巴士胖云号”它什么都知道,能把车上的每一个乘客带到内心深处最想去的地方;有“来自天空的围裙和点心婆婆”她居然飞上太空给星孩子们做点心,用美食征服了太阳先生和他的家人们;还有“鸭妈妈和神奇小溪”,鸭妈妈觉得累想发火的时候就到那条小溪游一圈,就会神奇般的变成小鸭子压力烦恼全消,再次回归鸭宝宝们身边的时候还是那个温柔漂亮的妈妈。在美好的童话世界里,一切都充满魔力,而书中的童话大多以离奇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也向我们传达出一些温暖的情感,让人很感动。
在这些小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故事也是樱桃树去散步。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颗很有想法的樱桃树不想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于是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对着月亮许愿,愿望成真成了一颗能在森林里散步的樱桃树。他走过了许多座房子,在曾经帮助过他的每个人门口都放了一串樱桃,就这样,在太阳升起以前,他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山坡上,重新把根扎进了温暖的泥土中。虽然他树上已经没有一颗红樱桃了,但是他却觉得无比幸福和自豪。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感受到了百合夫人的温柔和善良,因为她能真诚地问候和称赞樱桃树,从中我懂得了好的语言就像春风温暖着人的心灵,以后我也要做个温和友善的人用我的语言温暖身边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樱桃树是棵勇敢善良、有主见、懂得感恩的树,他不甘于平庸,愿意尝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新的挑战,成为一颗可以整夜自由自在散步的樱桃树,多么了不起,多么厉害呀。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一样,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以一颗善良之心靠自己的努力去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人生的快乐在于分享,樱桃树把自己的樱桃分给了大家,他很快乐,他回馈了帮助过自己的人们,虽然回来的路上,他已经空空如也,但他的内心是无比充实、丰盈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懂得分享、感恩的人,才能在苦难重重的人世间,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从而锻造出更大的胸襟和格局。
《散步》读后感5
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
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孩子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了,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
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学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身为教师,要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快乐,分担孩子的担心,忧虑,不安和烦恼,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耐心和爱心,需要倾诉和倾听,需要安慰和帮助,需要肯定和激励,他们单纯善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好奇心很强,思想活跃,求知欲也很强,他们的眼光是率真的,他们的.视角是独特的,老师应该视这些为珍宝,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和孩子做好朋友,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用耐心和爱放飞求知的翅膀;用真诚和鼓励敲开孩子的智慧之门;其实和学生交往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更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再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任由孩子的小手牵着我们的大手前进??
《散步》读后感6
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季,我忙里偷闲,把作业撇在一边,抽出十分钟,读了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散步》。看完后,我深受感动。
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每个人都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文章里的“全世界”我想作者指的是这个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说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从没觉得珍惜。
现在我长大了,我明白了。作为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爸爸妈妈辛苦的养育我们,我们怎么做,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这大好春光里,让我们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笑容灿烂!
《散步》读后感7
当我带着新奇的心情打开张文亮的这本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一句句清新优美的诗句,犹如春雨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书读完了,那些语意隽永的句子,在我心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我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后,感到真是受益匪浅。故事中的“蜗牛”多么像我班上的孩子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1、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
缓慢爬行是蜗牛的天性,爬得飞快就不是蜗牛了。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千人千面,一人一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个性,而是尊重孩子,在他的个性上引导他发展进步。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一个特殊(轻微孤独症)的幼儿,入园以来,他很少说话,而且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他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他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会出现尖叫,而且行为态度极其随意……这个孩子就像蜗牛一样,在牵着这只“蜗牛”旅途中,我焦虑,甚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常常对他说:“孩子,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一年时间,怎么就看不到你的进步呢?”我对这只蜗牛拼命催、拼命拉。他依然以原来的速度缓慢地挪动着。不过,至少它在前进。面对全体孩子,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由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
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也都知道拔苗助长只能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放慢了脚步的人只会感到恐慌。一切都在速成:养殖场的鸡、大棚的蔬菜、速食面,甚至是现代的孩子,为了成绩,也在速成。什么兴趣班、什么素描班,这不是速成,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请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想到了那些像种子一样在地里的孩子。他们扭动身躯,找寻光明,怯生生地吐出嫩芽。但等待他们的是不停的催促:“快点,哎呀,快点呀!”不断催促成就的到底是童年还是“痛年”呢?孩子的学习、发展,会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在少儿时期的所谓“发展慢”的孩子,后来却成为了“作家”。被老师下评语“反映迟钝”的孩子可以成为爱因斯坦,被父亲抱怨是白痴的孩子可以成为罗丹,被长辈认为资质平庸的孩子可以成为达尔文。
3、教育是慢的艺术,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也许,当我们放慢步调,与他们一起欣赏、领略沿途的风景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愉悦了身心的同时,也给孩子增添了一份希望。蜗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听完这个故事。“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我听到了鸟声和虫鸣,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是我急着赶路,没有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吧?
《散步》读后感8
暑假里,我读了《樱桃树去散步》,这是个温暖又美好的童话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月光明朗的夜晚,樱桃树许愿要去散步。愿望成真,樱桃树快乐的跳起舞来,去柠檬小镇给雏菊小姑娘、百合夫人、香菇婆婆送去了好多熟透的樱桃。
爱帮助别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雏菊小姑娘爱给樱桃树唱歌,百合夫人经常问候和赞美樱桃树,香菇婆婆保护过樱桃树不受伤害。樱桃树记住了他们的帮助,它给每个人都送去了礼物,樱桃树也感到非常的幸福和骄傲。
我不禁想到在学校里,我们一(12)班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有一天王老师看我状态不太好,立刻来给我量体温,嘘寒问暖,检查我的身体情况。同学们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放学时我忘记带水杯,袁家诚看到了赶紧拿了追上来给我;下雨时我没带雨伞,陈顺怡像可爱的小天使一样,把伞撑了过来:“我们一起打吧”;有一次我把口罩弄丢了,董沁二话不说,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新的送给我;在我感到害怕,不敢去蹦床上玩时,薛一诺跑过来拉起我的'手:“不用怕,我陪你一起”......
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让我觉得非常温暖,我很幸运能成为一(12)班中的一员,也希望自己能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当同学没带铅笔橡皮时,我会主动借给他们;看到好看的书签,我都会分享给小朋友们;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时,我会主动去解释劝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也积极参加,想给咱们班多争一些荣誉......
我很喜欢《樱桃树去散步》这个故事,它让我坚定了信心,要做一个温暖、善良、充满感恩的人。如果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家园。
《散步》读后感9
《漫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漫步的事。在漫步的过程中,表达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漫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拟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通过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没有亲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谐的气氛,这样,当我们在竞争的压力包围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解脱。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季,我忙里偷闲,把作业撇在一边,抽出非常钟,读了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漫步》。看完后,我深受感动。 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每个人都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文章里的“全世界”我想作者指的是这个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说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从没觉得珍惜。
如今我长大了,我明白了。作为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爸爸妈妈辛苦的养育我们,我们怎么做,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这大好春光里,让我们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安康,笑容灿烂!
其实,我认为《漫步》的情是淡的,但它让人品味到的,是最让人动情的。
有时候人并不明白,为什么一次漫步,一束鲜花,一个微笑能带给父母或长辈那么多的愉快。只有一个人人都为别人的家庭,才真正幸福。,就不会有家庭纠纷,离婚等惨剧。人应该是能将心比心的,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不吵架。但我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唉,我曾带给父母多少喜,多少忧啊!
但就算我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老实说,真的,我有些叛逆。我为此苦恼不已,只有挫败才能带个人经历,我是不懂的,就算我能讲出个道道来。也许我要经过十几年才能真正懂啊!人生无常,父母又能陪伴我们多少时候呢?我一定要珍惜这时日了! 人生苦短,我的生命有限,但我要让它更有意义!
《散步》读后感10
美学历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因为美正常依附于历史,文学,艺术等存在,并成为历史和文艺的灵魂。一直以来,美学家谈美学都是从历史或者文艺入手。
譬如《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按照历史的发展梳理美学。从远古到商周,从盛唐到明清。一个个看似无关的细碎事件被从历史中筛出来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几千年来绵延不绝,若隐若现的美学脉络。这种在千年历史中拿捏,为美学把脉的能力,无疑对审美的敏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实另一位美学大家朱光潜,也按照历史的经络阐述过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中,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美,更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结合体。是雅典学园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对美的不同理解,不同的鉴赏与思考。不同的是,朱光潜把人作为一个观赏者,看美的发展,美的升华与变化,把“我”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记录下了浩浩百万字的美学体系,森严而宏伟。李泽厚则对这种态度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美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
人是美的鉴赏者,更是创造者。美的感觉起源于人的思维,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说两位大师孰是孰非,只能说这是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的碰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感受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抚摸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吟哦气吞山河的盛唐诗歌,欣赏清雅超然的山水画作比严肃地审视厚重的历史,探究一部部哲学论著带来的美感更深入人心,更能引起一个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共鸣。
不妨再将眼光放到《美学散步》上来。同样是负有盛名的美学著作,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像前两位那样按照中西历史发展来梳理美的脉络。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就如同散步一般,漫无目的的散步。走到哪里,拾起什么,便对它讲解一番。看上去,似乎这本书根本就不成体系,根本就是随笔,山水,素描,雕刻,书法,哲学,诗歌无所不谈。但就在这杂乱无章中,宗白华先生却又有条有理地带我们探究了一个个美学的大问题:虚与实,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蕴。在虚与实,阴和阳,充塞与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对立的碰撞与融合中,一切已达化境,因而产生了美。再将其与朱光潜,蔡仪等的唯物主义美学对比,发现在这方面,宗白华和李泽厚不谋而合。
唯物主义的美学研究者深究着本体论,认识论等钻研,于是,对于美学的研究越发艰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体系巨大而难得要领。而宗白华和李泽厚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跳脱出来,不再苦究美的哲学逻辑。他们认为,与其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艺中寻找美的逻辑,美的原理,不如探寻你的内心。因为美的感受正是发源于你的心。罗丹的雕刻,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羲之的书法好,好在哪里,无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和美的`对象融合在了一起,借以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向外发现自然,向内探寻自我,于是山水等外物空灵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产生。这种境界有一点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学散步》《美的历程》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
说罢关于美学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来看看这些美学著述的依托。
比如《美学散步》,主要是依托着阴阳虚实等意境,依托着审美的心来阐述美。至于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着重于艺术家本身的境界思想来讲,而非立足于专业技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随心的书,他的逻辑是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与万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读这本书,不能用脑子,只能用心。而浩浩百万字的《西方美学史》则扎根于西方历史,探寻历史的美学,每一处论述都注重着逻辑,严格的剖析着各种美学哲学流派的发展,继承。如果说美学散步是随意绽放的空谷幽兰,那西方美学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叶茂的橡树。
与《西方美学史》类似,《美的历程》也是依托历史,只不过是依托华夏的历史。这本书对美的研究不像《西方美学史》那样逻辑严密,一枝一叶一根一脉的来源去向清清楚楚。《美的历程》对于中国历史中的美,采取了一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摸到了千年以来美的脉搏点,龙凤图腾,青铜饕餮,楚辞唐诗,魏晋风流等等等等。将一个个极美的点从历史的烟海中挑出来,连成一脉。如果说朱光潜是大禹治水一般将九州山河开辟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泽厚就是传说寻龙点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峰一岭,点出美学的龙脉。
至于蒋勋的《美的沉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与前面的几本论著有所不一。《美的沉思》着眼于书法,《人间词话》着眼于诗词。看似一本是书法论著,一本是诗词鉴赏。却又无时不刻让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蒋勋与王国维一样,曾经致力于对西方美学的研究,蒋勋承袭泰纳,王国维承袭叔本华,尼采。而后,他们又出奇一致地感受到了华夏大地的美,将眼光放回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来。
于是这两本书便有了依托,两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书法与诗词。不难看出,这两本书尽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还是中国的。譬如王国维,很好的继承了中国的古雅美,在严羽和王士祯的神韵说和兴趣说基础上提出了耳熟能详的境界说。这才有了中国妇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
其实,不管如何来看,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美学家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又没能展现出美的全部。而当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已经认知的美。逻辑的,内心的,严谨的,虚无的。
而通过《美学散步》《美的历程》,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展现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类的历史还将继续,那么人类就会不断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美。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明晰从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过阅读这一册又一册书,我们可以掌握一点美学的脉络。因而,将自己也作为美学的主人公,美的建设者,去参与创造这宏伟精妙而又千姿百态的美学史诗。
《散步》读后感11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作者、妻子、儿子和作者的母亲在田野散步。一开始,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不愿意出来的,母亲此刻老了,并且十分信服儿子的话,就和儿子一齐出来了。没想到,之后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平顺的大路,而作者的儿子却要走趣味的小路,但当作者说要走大路时,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走可是去的地方让儿子背着她。于是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自我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着,好像作者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虽然这是一篇看似平淡的短文,却让我从中读出了爱,是作者对母亲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代替的”“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由此我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作者一样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学过《许世友四跪慈母》这篇课文。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当他十三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当看到母亲卖妹妹时,他为了亲人的命运,给母亲下跪,请求母亲把幺妹留下来。第二跪是:1926年,许世友参加了革命,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他们捉不到许世友,就毒打他的母亲。他让母亲受到连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难受。第三跪是:许世友看着家里东西被烧光,仅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临别之际,许世友跪在了地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许世友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我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散步》读后感12
今天,我从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名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咦?蜗牛走路不是很慢吗?人是怎么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呢?我带着疑问打开了这本非常有吸引力的书。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却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不由得从好奇转变成了伤感。蜗牛的特点就是爬的慢,它为什么把房子驼在背上,不就是因为他自己爬的慢,外出以后不能及时赶回家才背着房子的嘛。上帝为什么要让人类牵着他去散步呢?我是多么同情小蜗牛啊!这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那蜗牛不就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嘛?家长一直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做得更好,做得最好。可我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妈妈在一旁深深的叹气,而我还在一边努力地爬。这学习之路是多么漫长啊!放学回家成群的作业向我提着要求,周末东奔西奔去上补习班,暑假里,题目像大海一样向我涌来,这就叫“题海战术”
我接着往下看
那一天,我在校园里散步,忽然看到一只小蜗牛在草丛中哭泣。
“小蜗牛,你为什么难过呢”
“我觉得自己爬的好慢,好慢哦!”
“唉,如果有一天能有一个祷告······”
我好奇的问;“你会祈祷什么呢?”
“我希望我能代表蜗牛去参加奥运的赛跑,而且跑得比······比······喷气机快就好了。”
“但是我想,人类创造的喷气机怎么能比得上帝创造的小蜗牛呢?”
“真的?”
“是啊!飞得最快的必须向爬得最慢的学习,才能飞得安全。”
“真的.?”小蜗牛诧异地伸长它的触角。
“人类发展喷气机好多年了,一直有个研究的瓶颈,是在飞机涡轮的
叶片上。这些叶片由高科技金属合金制成,在经历过高温旋转和低温冷却后容易变脆,造成了许多空难。”
“那这跟蜗牛有什么关系?”
有!全世界有一种东西承受高温然后冷却,再高温,又冷却,也不会变质易碎,那就是蜗牛的壳。”
“哇!真没想到。
我还一直以为背上的太多余,想要做个无壳蜗牛呢!”
当我跟小蜗牛道别的时候,我们都笑了。
我也笑了,小蜗牛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我也能!
《散步》读后感13
今年暑假异常炎热,漫长的假期显得格外难熬,不过一本书给我送来的暑期的清凉,这本书就是——《樱桃树去散步》。
一棵漂亮的樱桃树偷偷地向月亮许愿,她要去柠檬小镇散步。当我看到樱桃树想去散步的时候,偷偷地笑了,想着这棵樱桃树应该和我一样淘气,喜欢偷偷地跑出去玩耍。
带着对这棵樱桃树的好奇,我继续行走在这个奇妙而又美好的故事里。樱桃树后面的行为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樱桃树许下愿望能行走后,只是在湖边跳了一下舞,就急忙赶到柠檬小镇去做正事了。
她到雏菊小姑娘门前,用力摇晃一下脑袋,送给她很多熟透的樱桃,因为雏菊小姑娘经常唱歌给她听;她到百合夫人门前,用力摇晃一下脑袋,送给她很多熟透的樱桃,因为百合夫人经常夸赞她;她到香菇婆婆门前,用力摇晃一下脑袋,送给她很多熟透的樱桃,因为香菇婆婆保护她的枝丫不被小家伙折断……
她一晚上穿梭在柠檬小镇,把她熟透的果实送给守护她、爱护她的人们,她非常开心、满足。
这棵樱桃树真是了不起呀!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亲人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学校里,老师们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同学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是啊,从我呱呱坠地到现在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接受了太多的`恩惠,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看到樱桃树答谢众人,我很惭愧。
从现在开始,我不能只享乐了,我要尽我所能回馈大家。在家我要帮忙分摊家务,陪爷爷、奶奶说话、捶背,学会照顾弟弟,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校,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帮助同学、做老师的贴心小助手;在外面,我要做志愿者,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维护美好家园。
滴水成海,水滴不会忘了孕育自己的大海;堆石成山,石堆不会忘了培育自己的高山;绿树成荫,绿树不会忘了滋润自己的大地。
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宽。我要做个感恩的人,用我的心去温暖别人。
《散步》读后感14
《散步》一文,主要写作者和老母亲、妻子、儿子一起出去散步的故事。 在行走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人的幸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也说明了亲情是无价的。
在《散步》一文中,作者的老母亲一开始因为身体不好不想出去走走,后来终于出来了。 看到这里,我们都以为作者的妈妈是作者逼出来的,其实作者的本意不是这样的。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笔者也希望生病的妈妈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对老人有好处。 从这里,我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走路的时候,笔者母子发生了争执,因为笔者妈妈要走大马路,既顺畅又方便老人。 但是作者儿子想走小路,因为走小路很有意思,也可以在路上玩得开心。 不过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谁都得听他的。 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笔者应顺其意。 所以笔者决定冤枉他的.儿子,因为笔者已经陪伴了他很长时间了。 作者说:走大路。 然而,出于对孙子的爱,他决定走这条路。
从这件事来看,一开始的意见分歧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顺和母亲对孙子的爱而变得一致,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是多么和睦。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 作者对他妈妈有多孝顺,而我呢? 我很惭愧,妈妈累了我连一杯茶都端不上!
从老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中,我不禁想起了《荔枝》这篇文章。 这是作家萧复兴写的。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给妈妈买了一些荔枝,妈妈舍不得吃,而是送给了最疼爱的孙子。
种种事迹,可见亲情的可贵。 我们都必须爱我们所爱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其实,亲人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应该去爱他们。 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的亲人!
《散步》读后感15
每个家庭中都有亲情的存在,无论是母亲与儿子,还是母亲与女儿,还是父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他们之间往往都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爱,那份爱,是一个归属。
就像《散步》这篇文章中所说的,虽然自己已经到了晚年,呆在世界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陪伴着孩子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但是她为了下一代孙儿的快乐,牺牲自己的意愿尽量满足孙儿的'需要,这份亲情是无价之宝,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不要为了之间的一点儿矛盾而从此产生误会,家庭和睦,家庭幸福便是最大的幸福。希望大家能和谐相处,一起牵手陪伴完整个人生!
【《散步》读后感】相关文章:
散步的教案09-03
《散步》教案02-26
散步小学作文02-06
散步的周记01-27
《散步》读后感02-28
散步读后感04-20
饭后散步的说说心情09-26
散步的教学教案优秀09-19
描写散步的唯美句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