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的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但是有一名美国记者为了解答自己心头对苏区和红军的疑问,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找到了答案。然后他便写出了这本举世闻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名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位位伟人形象毫无掩饰地向读者展示出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等,这些人物从未如此鲜活,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毛主席了,而这本书使我更加了解毛主席,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时代。
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是个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的人,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他是当时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今天这安逸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那闪耀的红星照亮了全中国!那些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斯诺邂逅鲁迅,他说:“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邂逅,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而我与《红星照耀中国》的再次邂逅,源于海陵中学承办的`全国“整本书阅读”活动,深于来自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李猛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课《红星照耀中国》。他以毛泽东为例,教会我们如何梳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并指导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人物进行系统阅读。李老师的这节课,点燃了我们阅读名著的热情,带给我们思维的碰撞。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书中的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邂逅《红星照耀中国》,让我明白了: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成长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心永远是中国心,红星永耀中华大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我原本以为《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这本书差不多,但读了之后我才发觉并不是那么回事。《红星照耀中国》的是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
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急进入红区,解决了世人心中的疑问。当我从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得知当时白区人民对红军的`看法时,我不禁会感到不行思议,甚至有些生气,共产党何时抢劫百姓?何时烧毁房屋了?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究竟当时国民党百般刁难共产党,又怎会让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传入百姓耳中。
虽然陕西的苏区在开创时期特殊艰苦,农夫们被沉重的税钱压得喘不过气,但在陕西解放后,百姓与红军团结一心,这才使得红军得以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中获得突围,当然,胜利突围的缘由还有红军具体而精湛的作战方案。
又通过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大渡河与国民党作战的经受,体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红军读书识字了,在当时,日本的飞机随时都会投下原子弹,红军与很多红小鬼却不可怕,他们照样读书,照样写字,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既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也不需要时刻预备着为国捐躯,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保卫祖国出一份力。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日本捏造事实的行为使中国人民为之愤恨。埃德加斯诺能在乱世中保持糊涂是多么的难能珍贵,我敬重他本人,《红星照耀中国》传达给我们他的这一种糊涂,真实、生动得使我喜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名美国记者。
我跟随着失落的脚步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在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斯诺有许多对于中国战争的疑问。他带着疑问来到了中国。示弱不顾战争的`危险烈,然决然的来到了我们革命根据地。来探索他想要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斯诺发现许多。优秀的革命领导人,比如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这些人在思诺笔下的形象都是那么丰满,让我体会到了革命时代的尊荣,岁月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体会到了他们的优秀。
这场战争中,我也从斯诺的笔下看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恶残忍他们在我们这片净土上烧杀掠夺残忍至极!
革命先驱们舍小家为大家一片赤胆忠心为中国不顾生死保卫国家。捍卫祖国的尊严。这些精神令我非常感动!向他们致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载了美国人埃韦加·斯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客观地讲述了当时红军与白军的真实情况。
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红匪”的所在地——延安,他在这本书中记载了”红匪”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白匪”的日常生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而另一个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两者的将领更是不同,一个谦虚幽默,不拘小节;另一个则虚伪自大,贪婪高傲。
同时,斯诺也在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物的特征,如第二章中的周恩来”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第三章的毛泽东,”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和许多类似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并拍摄了许多他们在战场上和生活中的照片,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这本书写出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红军的热爱,他们称红军为”人民的军队”,在后几章中记叙了他与农民百姓的聊天,写出了当时底层人民对当时社会与”白匪”的憎恶。在此书中,斯诺也客观地发表了自己对两支”土匪”的观点与看法,客观地表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两支”土匪”的见解。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细记载了在抗日时期与之后内战时的红军与人民,值得我们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中国文化传遍四方,红军长征万里行,中国革命在进步,中国重新崛起,少年中国心永垂不朽。――题记 现如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是越来越强大了”,我就纳闷了,中国难道不是一直都很强大吗?高大的建筑,各种各样的小吃,人民富饶安定,这些不都是最好证明吗?说真的,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像中国那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平等,过着和平的日子,但是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也渐渐理解中国人口中常提到的那句话的意义……
红军长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书里也曾经记载着红军们冒着恶劣的天气,穿着破烂不堪的.破布军衣,头戴一顶红军帽,帽上的正中央,有一颗光芒四射的红星,走着几十万里的路程,尽管饥饿难忍,口干舌燥,但是,为了新中国,横度大草原;为了新革命,飞夺泸定桥,冲锋陷阵;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力跨雪山,他们一路上留下来的足迹,他们一路上撒下的泪与汗,他们一路上为我们的奉献,我们敬佩不止。
罪恶的灵魂,背负着这个硝烟的战场,大地的宁静,在那年,早已经不再安祥,人们的祈祷,显得十分的迷茫,渺小,无处可逃。我们的人民,在那时,背负着,忍受着那煎熬,被敌人们无情地抽打着,仿佛天堂落为地狱……但是,有黑暗的地方,也就一定有美好的光明,而这些光明是与普通的光明不一样的,他们是由一颗颗希望之光一点点汇聚而成的,也就是在抗日期间,那些同甘共苦的领导人们,就比如热爱青少年的彭德怀长辈。
他的外貌,书中开始以为他是一个严肃,不爱笑的狂热领袖,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他实际上是位健康、乐观的人。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身经百战,只有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说话以及言行举止也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作风。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谁都不能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他人的外在甚至内心,你还是要用心去体会,去了解他人的故事,了解红军战士乐观、坚毅的内心。
在战斗时期,彭德怀晚睡,但却是早起,一起和军友们练习,所以,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善于驰骋的好领导。
不仅仅是他,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许多著名领导人,都在抗日期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振兴,都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所以,让我们多读几遍这本书,让我们对书中所有的革命英雄致敬!敬礼!永记民心,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替你们开创更和平的中国未来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同志的事,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性格特点,如毛泽东同志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泽东同志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本书引导读者通过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读者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的时代,让读者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预里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地,斯诺在这里找到了司令员彭德怀。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红军领袖。事实上,他的确如此。他曾举行平江起义,并与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他亦曾带领一支约有八千个兄弟的“铁军”赶跑了何键的六万,攻占下湖南省会长沙。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身体极为健康。政府军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他,他的司令部门孙却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然而,透过《红星照耀中国》的白纸黑字,我竟窥见了一个可爱得有些孩子气的彭德怀。
在作者笔下,彭德怀是个愉快的爱笑的人。作者坦言:“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看来,彭德怀的人格魅力连外国人都被深深折服。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的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年做的背心。读着读着,彭德怀孩子气的笑容浮现眼前,仿佛小孩子在过年时得了件新衣,纯真的笑靥便立即绽放,快乐如此简单!纯粹!简朴的生活使他面对一件降落伞制成的`背心都能如此“得意”,比起国民党领袖的锦衣玉食,彭德怀反倒更令人可亲、可爱、可敬!
“冲到顶上去!”当作者同彭德怀要一起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时,彭德怀突然各他气喘吁吁的冲下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精力过人的他曾多次提出挑战。这是否令你想起童年时与小伙伴大战三百回合的场景?彭德怀作为一位在将士中极有威信的首将,竟也如此淘气活泼。内心的童真可爱一览无余。做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他理应背着双手,迈着鸭子步踱来踱去,紧锁着眉,一副威严冷峻的样子,可是他没有。他甚至与“红小鬼”一起笑称作者“大鼻子”也许正是这份轻松的心态才使他能够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伤害,复杂的困难局势,或许正是这份童真童趣才使他那样喜欢孩子。
原来,你是这样的可爱。而且,或许这就是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真性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烧的岁月里、无数英雄人物路身历史的舞台。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犹如铜墙铁壁般的严密封锁,这里的信息被阻滞、被审查,真实的情况一再被掩盖。国民党污中国共产党人是“狂热分子“杀人放火者”等等。人们听到的是各种混乱的传言,以致苏区以外的`人们都对红军队伍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红军不能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不能突破层层严蜜的封锁和“围剿”,最后必然会陷入惨败的境地。这些言论熟真孰假?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用生命去维护的信仰和理想是什么?这些问题像一个个解不开的谜团笼罩在人们心头,1936年,30岁的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为了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红星一样照耀着中国、让中国走上富裕繁荣的道路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炮火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情绪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望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立刻带着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鼓励着中国之后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那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奉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的事,表现了的性格特点,如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我在第一次看《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红色经典时并没有什么感受,特别是前几章,提不起兴趣。但是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我看这段历史的角度跟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差不多的,都是以一个探寻未知、了解红色政权的态度去看这段历史,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近代史了解得并不多,因此在看到许多章节时会有跟作者一样的感受,经常有共鸣,所以后面我也能一直兴致勃勃地读下去了。
作者对毛泽东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毛泽东主席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令我惊叹,毛主席说抗日战争一打,日本必定会内部发生革命,垮掉是迟早的事儿。毛主席还就别国会不会援华跟作者讨论了一番。从这些对话中,我了解到了抗日战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趋势,红军与国民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长串的.对话,体现出毛泽东对战况发展趋势有着精准的预测,这也使我更加敬佩毛主席了。除了毛泽东,书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就是——徐海东。徐海东,我以往对他了解甚少,甚至一开始我都压根不知道有这个人,所以在看到斯诺说他的脑袋悬赏金不下彭德怀时,我大吃一惊。之后才知道他可是大名鼎鼎。他身体健壮,烟酒不沾,身体几乎每处都负过伤,在他打仗的十年中,负伤八次,最严重一次是子弹从他眼下穿过脑袋,再从耳后穿过。他还笑着说:“我不怎么怕受伤,从小就挨打,现在已经习惯了!”真可谓是战神啊!这一英雄人物在斯诺的笔下栩栩如生,斯诺刻画人物的优美精炼文笔令我赞叹。
这本书还介绍了长征,包括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等。这本书让我第一次了解长征这一英雄历程,斯诺在回美国时也曾给外国人讲述了长征,他说比起长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如同假日的远足罢了。强渡大渡河让人触目惊心,红军在只有几块木板的铁索桥上跟白军对抗,渡过了泸定桥,击溃了对岸的白军。过草地时,红军也是不畏艰险,只用在藏民地收割的少量粮食作给养,竟然度过了难关。红军长征一共368天,相当于一年的时间,有100天基本都在打遭遇战,这条件可谓艰难得不可思议。
看完长征,再看斯诺跟红军战士们一起上政治课,就觉得轻松饶有趣味了。他们的政治课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一些抗日宣传,每个人站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最让我惊叹的是红军战士们对自己军队和革命的认识非常深刻。
全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非红军剧社表演不可。军队本来是严肃庄重的,但红军剧社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演出前,各种人都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看戏有学员、骡夫、士兵、农民,甚至毛主席、林彪等人也都来看。他们散坐在草地上,丝毫没有国统区的阶级意识。剧场是露天的,短剧的内容大概是以抗日为主,最好笑的是漫游的羊群也想来凑热闹。红军给我的感觉不仅是庄严肃穆、激情热血,而且还在轻松、愉悦中掺杂了幽默搞笑。
《红星照耀中国》里面包含了红色中国的很多内容,这些以前是不被外界所知的。我读完本书的心情,跟作者斯诺四个多月来体验苏区的心情是一样的,充满了震撼和惊叹。斯诺的文笔非常优美,读他的书特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时代的红色中国,充满了朝气,让人向往。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这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情绪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望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立刻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有多少烈士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倒在血泊之中,壮烈牺牲,正是他们一个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留下来撼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为此我去读了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曾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介绍了红星长征时的经历、故事。
想起这本书,书里长征的故事就浮现在脑海。有的孩子才仅仅十几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十几岁的我们还都是不太懂事的孩子,他们却已经是不怕牺牲的中华子女了。
长征之路上,有不少人是饿死的。因为他们是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今天的我们,所以他们才敢将自己的献血撒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依旧陪伴着我们。
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对这些道理感受都太深了。我们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种种成功的背后,总离不开他们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03-01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02-23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08-15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5篇)04-11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5篇04-06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2-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01-2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7-13
[优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