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时间:2023-11-16 08:15: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优秀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优秀4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写的关于一头战象走向死亡的历程。我读过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这本书讲了作者沈石溪在西双版纳插队时听到和看到的一头大象嗄羧的故事。嗄羧是一头战象,它的同伴在和日寇作战的过程中全部牺牲,只有奄奄一息的嗄羧被好心的村民们救了回来。在西双版纳一个小村寨里,嗄羧受到了村民们的善待,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就当嗄羧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它让人们帮它找到了作战时的象鞍,象鞍上残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经过26个春夏秋冬的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嗄羧向这个村寨的人们一一告别之后,恋恋不舍地永别了生活了26年的村寨,去寻找它最后的归宿。

  看到这里,我们也以为它是去找古老而神秘的象冢去了,作者甚至还想跟着去拿些象牙,发笔小财。可是当作者一路跟着嗄羧,没有找到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象冢,却被嗄羧带到了26年前与同伴一起与日寇战斗的地方。它的同伴们牺牲后都埋葬在了那里,嗄羧认为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奄奄一息的嘎羧用象牙给自己挖好了最后的归宿,与同伴们长眠在了百象冢。

  合上书,我深深沉浸在对战象嗄羧的崇敬之情中。它仅仅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但它的血肉是有灵魂的,是令人崇敬的……这头大象,曾在战场上幸存,而现在,却又在自己的家园中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其实,这头战象也许很怀念这里的,他和他的主人共同生活了十几年,而现在,说一声再见又谈何容易。虽然说大象不是人,大家都认为动物没有情感,但是,没有情感的鸟妈妈又为何为小鸟拼了命的找食物?没有情感的蜘蛛母亲又为何牺牲自己喂饱自己的孩子?其实,这就是爱,这就是情感。虽然战象嗄羧死去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它的行动却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留在了我们的心里。“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使我热泪盈眶。象竟有如此灵性!它可能觉得,当战争来临时,它和同伴一起并肩作战,多么勇猛,它只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在此地了。它此时此刻一定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那场战争夺去了它多少同伴的生命,它可能也会觉得,活着时是战友,死去了那更是永远的战友。我们虽然体会不到它的心有多痛,但是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战友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最后一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着,很久,很久……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也包括那头战象。所有生物都会死亡,这并不令人感到恐惧。而这头战象选择的死亡方式,却让我感到吃惊和赞叹不已。那头战象临死前也没有忘记找到它的象鞍,说明它没有忘记它是个战士。这只战象选择了独自走向象冢,将自己掩埋。这是多么具有灵性的生命啊!冥冥中它知道死期已经来临,它选择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选择了永远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

  啊!大象,它们的友情竟有这般力量;大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长久。作为人类更应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些有益的事情,用真诚的心对待人、对待事,让你周围的人都能够感受到那股热情、那片善心,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才能在曲终人散时让别人记住你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

  仿佛是沉沦亦悲切之间,我望见了那老象的背影,它窥着落霞中最后一抹残余的红,远处,群象的声浪泯灭它对这故土最后一番阐述的亢奋。

  再回首,它已末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冬夏,纵然云烟袅袅,杨柳依依,它也无力回眸望眼,再做留恋。背脊上,那腐烂的伤口垂低着鲜血,洒下一路的怨恨与悲切。这鲜血,伴着茨甫的身影,渐行渐远。

  虹下,昔日的王正用傲慢的眼眸审阅着群象,而群象也用崇仰的眼眸仰视着象王。

  而今,它佝偻着硕大的身子,悠晃在象冢旁。它痛彻心扉的嘶叫,唤着它远逝的辉煌,那声响,在崖下的深谷里震荡,却无做回应。

  崖上,群象用鼻喙拾来些瓜果,向下抛到它的身旁,这也许是它毕生最后一次纳到的抚恤,然而,它错了。象王隆卡碎步而上,它朝天唤叫,讥弄茨甫今日的下场。

  隆卡独步走至崖尖,茨甫怒视着它,它却微扬象鼻仿若无人,隆卡把眼神凝在茨甫的伤口上,仿佛对它耳语,你已沦落到独守象冢的地步,等待你的只有寂寞和死亡。茨甫的气火燃在眼眸上,好像即刻就要喷涌而出。此情此景,它仿佛想到了不久前与隆卡拼抢皇位的画面......

  那天,隆卡向它挑衅,其目的是争夺王位。象群里不谈什么世袭制,也没有什么民主选举,象王,一定是力量与凶悍的象征,要能捍卫自己的象群。

  战斗是鲜血染成的,以至于无人敢回首目睹这血腥的场面。茨甫知道自己年老体弱,是无法于隆卡正面较量的,它若想胜,就得抓住年轻的隆卡那冲动的本性,让它自己挥霍它的体力,再予以致命一击.

  隆卡那冲动的本性无所保留的暴露在茨甫的残牙下,终于,茨甫鼓足了劲,用象牙猛的向隆卡的刺去。它已无所顾虑。远处,巴娅在呼唤......

  茨甫竭尽全力,猛的向隆卡刺去,但它就是慢了半秒钟,巴娅用全身力气,撞在茨甫的下身上。茨甫颤倒了,它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与它作对的,竟然是巴娅。隆卡没有犹豫,它趁机予以茨甫致命一击。

  群象散去了,只有巴娅还颤立在危崖上。

  隆卡离开象群,回身叫唤着巴娅,巴娅却依旧痴痴的望着茨甫,它流下了眼泪。茨甫在崖下的象冢中跪下,睡去。

  初晨的阳光如波澜微拂在茨甫的身上,溪水流入嘴唇的快感,润抚着它的喉咙。它睁开双眸,是巴娅!此刻,茨甫的脸上没有欣悦,只是一味的怨恨。

  巴娅虽然是隆卡的母亲,但它也是茨甫身边的密友,关系非同寻常。.dxzw

  在整整半个月里,巴娅将茨甫视为头象来伺候。它跑到温泉中挖热泥,敷在茨甫的伤口上。它用鼻子卷起蒲葵或巨蕉,为它扇凉驱蚊、撵蝇瘙痒。但茨甫依旧怨恨着巴娅,若不是半个月前巴娅的奋力一撞,它现在还依旧是象群的王,应该沐浴众象崇仰的目光。但,一切的梦都碎了,隆卡的长牙撩破了它的梦与希望。

  过了半个月,茨甫能勉强走路了。它和巴娅随着群象,远远地,它能看到母象在隆卡身旁献媚讨好的样子。越是这样,茨甫越是悲愤,原属于它的东西,却被巴娅这一撞,迷失了踪迹。

  茨甫咬牙切齿,它用尽全力,将身旁的巴娅撞在一棵巨槐上。茨甫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手,象牙一顶便直冲着巴娅的心脏。若是别的`象,现在早已苦苦哀求或呼唤同伴。但巴娅却不作声,甚至还面带微笑。茨甫放开了它......

  两个星期过去了,茨甫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它对巴娅已经没有了恨意。在土色的象冢旁,两只巨大的象鼻缠绵在一起。灰尘云集的天空,性急的秃鹫投下一块块死亡的黑影。

  这头公象,它倦了,它去了。它在巴娅的爱中缠绵离去,它已释怀。

  它不是虹下的象王。它践跪于象冢之中,却无所惋惜。至少它临终前,还有一股爱的暖流,如潮水,将它拥围。

  它也许不能尝到供奉来的果实的香甜,但它却尝到了一股让人如痴如醉的沁人的甜蜜。

  这只公象要走了,但它的死亡是不平凡的的,是这最后一瞬的苦痛,激起了你我心中爱的暖流。

  午后,太阳将晨雾撕碎,远处,两只象正缠绵在一起。是的,它们要用一生的岁月,长相厮守。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

  妈妈带我到书店里让我选一本书。我一进书店,眼睛在书群中寻找着自己喜欢的“目标”。突然,眼前一亮,《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映入了我的眼帘。它就像一块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便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我翻开了它,迫切地去寻找它的精华,去挖掘它的“宝藏”,去接识故事中的主人公。

  我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不仅我们人类会爱子心切,就连动物也不例外。就像《给大象拔刺》这章里说的:小象的右前腿受了伤,公象和母象因为爱子心切,便到路上劫持一个人路来替小象看病。如果谁替小象来看病时弄痛了小象,公象和母象就会采取最强的措施来对付你。从这章故事中我体会到了公象和母象对小象浓烈的父爱和母爱。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爱。这个爱就在我们的家里,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爸爸妈妈。

  我从《象冢》这章感受到了:象群中象为了争夺王位的野蛮争斗,象群预知死神来临的预感,象群神秘的象冢,象群隆重的葬礼。我体会到象群的生活习性很与众不同,葬礼竟然也能办得如此隆重。大象竟然还是世界第一流的、绝妙的助产士。

  我读了《愤怒的象群》这章感受到了:象群就是一个集体,如果有人伤害了它们其中的一员,它们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岩温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去杀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处的友好“邻居”。从中我知道了,我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不能去杀害自己的朋友。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小小需求而滥杀无辜。

  我从《野猪跳板》这章里知道了:野猪也很聪明,它竟然会想到让作者来当它的跳板,让它脱离“苦海”。野猪的模仿能力也很强,作者只做了几次,它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小说。当我见到封面上那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我就喜欢上了它。

  《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一头在日寇和象兵的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救了出来,但身负重伤。村民每天会给它冲澡,准备食物,嘎羧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但它的一条前腿因伤得太重而瘸了。在这后的二十六年里,村民们天天给嘎羧最好的待遇,渴了饿了可以随时找一家人,他们都会给它最好的水和果子。但渐渐老去的嘎羧吃的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它不再吃东西了。正当它虚弱得站都站不稳时,忽然向村民要回了自己当年上战场用的象鞍,准备离开村子。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赶来为嘎羧送行,这时猎人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商量后决定悄悄跟着嘎羧去象冢偷几根象牙。结果发现嘎羧去了“百象冢”――上次抗日战争时战象战死后埋的地方。嘎羧挖开土,跳进洞和战友们埋在了一起。波农丁和沈石溪觉得自己不能拿战象的象牙,默默得离开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诉说了一头象和人的感情。象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在这个故事中,嘎羧在临走前,绕着寨子起了三圈,对救它养它的人表达恋恋不舍的感情。这让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个小女孩在路上捡了一只猫,精心喂养了它几个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附近有猫叫声,原来是猫妈妈来找孩子了,小女孩打开门,小猫箭一般得冲了出去,女孩好伤心呀,一会儿,小猫又回来了,在小女孩的脚边不停得蹭着,叫着,小女孩蹲下来,抚摸着小猫,终于小猫还是走了,依依不舍得跑向了它的家。

  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整整二十六年,嘎羧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

  但是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却选择了离开这儿,去了“百象冢”,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伴们葬在一起。可见嘎羧这二十六年来并未忘记它们,还有现在背在背上的,和它经历风雨,在小阁楼上放了二十六年象鞍!和战友们躺在一起,也许是对嘎羧最好的归宿吧!

  看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为嘎羧感动。

  过了二十六年,嘎羧依然十分清晰得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

  我学了《最后一头战象》的一大感受是,为什么西双版纳的人对这头战象那么的关爱,我最后知道了,因为这头战象是为西双版纳而去战斗的战象,是为了西双版纳而战斗的,对西双版纳人们来说他就是那里人们的活宝一样,各个人都爱护它。

  我就因为这个想法,我有感受到了另一个感受。嘎羧是一个重感情的一头大象,因为嘎羧在想念着一个东西,那就是在战场上在各头战象的背上都挂着一个名叫象鞍。是和自己的西双版纳战友的一个象征,嘎羧在这次的抗日战争中失去了全部的亲人和自己的朋友,这26年里并没有忘记它们,并不可能忘记它们,嘎羧是他们最重要的大象。也是西双版纳的朋友,对战象们来说,这场战争来说,战象们好想在做一场梦.......很长的梦!

  在最后,嘎羧走了,大家以后都不能见到嘎羧了,见到这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回百象冢,但嘎羧它没有,他在它的战友没躺在了一起,挣着老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就这样去逝了。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看着满书橱的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叫《最后一头战象》的动物小说,没想到这信手一翻,竟让我“不能自拔”。文章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读过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这句“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年,我们会忘怀多少事情,可暮年的嘎羧却依然牢记着伴自己作战的象鞍----那上面留着凝重的历史;二十六年,我们的思想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可嘎羧所念,依旧未改变----它留恋着战场,留恋着百象冢----同伴们在那里战斗,最后一个个进入了长眠.它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想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那“震耳欲聋的吼叫”,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是它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又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守护自己最珍惜的,不管是人,是物,还是生活中的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轻轻地合上书本,但不知道为什么,嘎羧的叫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我的心头……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5-0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9-03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4-08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3-16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8-1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篇12-27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篇02-26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优)11-14

[必备]《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11-14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