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高老头》读后感1
前端时间我阅读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他的语言就像是拥有灵魂一般,慢慢的走进我的心灵深处,阅读他的书籍乍看不觉得有什么惊艳之处,但是没过多久我就走进了他设定的背景里面,我想象我就是小说里面的主角。就像是《高老头》这般的书籍,17万字演绎了一场电影,他的书籍是有生命的,会呼吸,有感情特殊的生命体。
小的时候我就不喜欢阅读外国作者的书籍,因为我总是不能分清楚任务关系,甚至说是记住某个人名字,《高老头》的阅读也是消遣时间罢了。许多时候面无表情可能还会和人调笑谈论,却不知道这是真实的故事,真实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或心里发现它的影子。
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伏盖公寓和里面18位社会低层的'客人,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巴黎生活——陈旧、破碎、霉烂、虫蛀,老弱伤残,奄奄一息。主人公高老头是一位面粉商人,妻子走后,他对两个女儿的溺爱足以让她们毫不心软的吸干这个老人的最后一滴血。为了两个女儿的幸福,自己从豪华的公寓搬到了伏盖太太这里,最后还是因为他的两个小心肝引发脑溢血死在了这儿潮湿破旧的小房间里,临死都没有等来女儿的探望。高老头将自己一生的生命都给了她们,她们却连最后的一小时也舍不得给这个可怜的老父亲。
看着看着这本书籍我不经落泪,小说虽是如此,但是却是我们的真实写照。人的感情是有限,我们不断取出,却从来没有想过给。慢慢的就空了,人就没有了灵魂,变成了行尸走肉,何不悲哀!
感情就像是一束光,能照亮很多人的光亮,那些光亮是我们生活的能源。
《高老头》读后感2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好东西,钱多了也是一件好事,但有钱不会花,也许就不是件好事了吧!读过《高老头》我才明白,钱能够让人丧失很多东西。例如:人性、亲情、良心。
钱能够满足很多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欲望。在《高老头》中,鲍赛昂夫人为了报复情人某侯爵,让拉蒂涅勾引另一个暴发户纽沁根男爵的夫人-------高老头的另一个女儿但裴纳。她用钱满足她报仇的欲望和快感。但在良心面前,她又如何过得去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钱杀人、放火甚至出卖自我,这又是何等的卑微与邪恶。损人不利己。金钱让人们迷失了良心。古代一些江湖骗子。为了骗取钱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百姓喝的井水里,而解这井水的解药要以高价出售,从而榨干了所有有钱人家的财宝。而那些没有钱买药的人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有了钱的'熏陶,一颗心已迷失了方向,没有了良心的谴责,而你也就没有活下去的颜面了。金钱让我们遗失亲情。《高老头》中,主人公的两个女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父亲给了她们世上最完美的一切。主要是那巨额的钱财。可到头来呢?没有一个肯放下身段来探望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在金钱面前显得一文不值。直到他死,也没能安心。后悔又有什么用呢!金钱会让我们改变,从而遗失掉那份珍贵的亲情。
金钱让我们迷失了很多。有了钱,我们的脾气和秉性就会变,从而让我们一点点远离身边的人,自我变得孤独寂寞。让我们在金钱面前坚持住自我的尊严和性格。让我们正确看待金钱。
不要在金钱面前摔跟头,你输不起。
《高老头》读后感3
读过《高老头》之后,我心里忽生一个感慨——这个社会真现实。应该说这本书就是围绕着“钱”来写的,把“钱”途社会阐述的淋漓尽致。
高老头的妻子早逝,因此他对他的两个女儿很是疼爱,他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两个女儿身上,倾尽全力的答应她们的要求,顺从她们,溺爱她们。等到她们长大成人以后,一个嫁给了钱——一个银行家,一个嫁给了官——一个男爵。高老头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他的两个女儿做嫁妆,然而他却不料,随着他钱的流逝,他的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至于到后来被两个女儿双双赶出大门。可怜的高老头啊,他为了能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过上锦衣足食的日子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即使这样,他的两个女儿也没有被感动,而是对他冷眼相待,直到最后,他才醒悟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高老头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过也正是他对这两个女儿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他的女儿只会用金钱来评价父亲对于自己的价值。
放眼四周,我们身边有好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以为物质就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爱,其实不是这样,金钱的爱只能是片面的爱,过分的溺爱也只能是畸形的爱,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定量的物质享受,也要教会孩子什么是孝,什么是真正的回报。
《高老头》读后感4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出自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书中讲述的是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最终,这个谜团被大学生拉斯蒂涅揭开了,原来,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女儿得到了钱后,却并不满足,直到把父亲的最后一分钱拿走才肯罢休,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了,而他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文章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高老头的一个朋友,一个原本善良的人,名字叫做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
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没有爱的人,到头来,得到的,或许只是一间空空如也的金屋而已。我们不能让金钱主宰我们的人生,不能让金钱控制我们的命运。在做每一件事前,都要问问自己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将会受到谴责。
《高老头》读后感5
拉斯缔涅在寒碜的公寓和豪华的公馆之间周旋,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对比,使他深刻的体验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一个大学生步入一个巴黎这座大城市,便设法深入到这里。
“一样一样的入了门之后,他便脱去了老皮,扩展了生活的疆域,终于领悟到人有三六九等、一层叠一层,构成社会”
沃盖公寓内部的寒碜,在主顾们同样褴褛的衣着上再一次显露出来。衣服虽破旧,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很结实,经受了人间狂风暴雨的吹打,几乎每个人的脸都是冷漠、刚毅的,……让你一见之下就感到他们已经演完或者正在上演的惨剧。
在这艰难的生活中无声无息发生着连续不断的惨剧,它表面上冷冰冰,却把人心搅得激烈不安。
然而,这些脸色苍白,经受着精神或肉体痛苦的人,巴黎的上层社会是不知道的!
对于下层社会的人来说:悲痛,只能在心头忍着,眼里含着泪水忍着。
沃特汉说:“昨日平步青云,去公爵府上做客,今天跃落泥土,在债主家中乞讨。这就是巴黎女人的本相。”
德?薄赛昂夫人说:“上流社会又卑鄙又恶毒。这个上流社会,配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你越是冷酷无情,算计别人,就越是上升得快。越是无情打击别人,别人就越是怕你……在巴黎,成功就是一切,是权力的钥匙。”
拉斯缔涅面对奢侈的.上流社会,让他对清贫的生活产生了怀疑。他想到了公寓的情形,深感厌恶,发誓元月一定搬家,一则换一处干净的房子。
其实,上流社会表面上穷奢极侈,暗里愁肠百结,忧心如焚。
拉斯缔涅走上社会是由德。薄赛昂夫人与沃特汉两个人的引导。表面上看,这两个人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却是如出一辙。
《高老头》读后感6
合上书,泪水就不停的流下来,一滴两滴,这泪珠在书上滚动,发着奇异的光,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面孔。
高老头这个好父亲,他倾家荡产、变卖公司挤出130万元法币,给两个宝贝女儿各60万元法币,只给自己留下了10万元法币然后准备离开女儿,远去他乡,只为不拖累女儿们。可女儿们却又盯上10万元法币。一个又一个迷局诱惑了高老头,他被女儿们的甜言蜜语迷惑了,女儿们又乘机说自己遇到麻烦。哦,善良的高老头,他看不出女儿们竟有如此心机,糊里糊涂把10万元法币给了女儿们得到法币后平分了,就撕开了本来面目双双将他赶出大门。
看到着,我曾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愤怒,她们虚伪的面孔、卑鄙的心理、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都使我感到可怕。她们难道忘了父亲养育之恩?忘了父亲每天只吃几片面包的身影?高老头把一生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找最好的学校、家教老师。高老头不会、我不会、没人会想到。把父亲给赶出家门的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女儿们可恶的真实面孔揭露的淋漓尽致,侧面也反映出社会上的`悲剧。
“第二天下午,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他哭天喊地想见女儿最后一面,可这丝毫不能打动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我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愿意来见高老头,因为他以经没钱了!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好爸爸”高老头就会满足她们的心愿。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的是他,浑然不知女儿孝敬的是他的钱!“钱了能买到一切,钱能买到女儿”最后,高老头才明白金钱社会的残酷。
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上演!
《高老头》读后感7
有一种义无反顾的伟大叫爱;有一种毫无保留的无私叫爱;有一种伤痛欲绝的坚持叫爱。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高老头那揪心的爱。
也许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金钱的魅力,但高老头的所作所为着实让我感动,但与让我忏悔让我替他叫不值,虽然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可是高老头对自己女儿的爱,爱我看来未免太过荒唐了。金钱真的可以买到一切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靠金钱来维持的关系可以久远吗?
我觉得高里奥先生应从实际出发去爱她的女儿,而不是让金钱隔膜了亲情。看着他为女儿们付出那么多,可结局却要几个酸穷的大学生来送终,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抽动了一般,隐隐作痛,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痛什么。或许在为高老头叫不值,也或许在位天下所有的义务反顾、毫不保留的爱而屈服吧!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无尽的、没有结果的“勒索”。父母更应该反思一下,不要让溺爱成为扼杀亲情的毒药。
我不知道金钱维持的关系能否久远,也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伟大的爱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切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但是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的想一下到底我们都遗失了什么,到底又是谁弄脏了纯洁的爱。
《高老头》读后感8
任何人都活在社会中。记得我们高中校长说过“别人都是,你不是,那么你才是真正的。”这话虽俗,但是不无道理。一个人是无力改变周围的环境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奈地“随大流”。人很伟大,但也很渺小。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有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埋怨老天“有眼无珠”: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为什么好人就要受欺负而坏人却可以活得滋润潇洒呢?为什么同样的机会A要给B而不给我呢?他不就是比我有钱吗?为什么我就要受别人的轻视污辱而他就要受巴结呢?为什么……在生活中有太多诸如此类的“为什么”。可是为什么你在抱怨、愤怒的'时候就没想过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摆脱这种境地并为之努力奋斗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靠诅咒抱怨而成功,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因别人的诅咒抱怨而倒霉。
弱肉强食向来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老虎会因为兔子的可爱弱小而“口”下留情吗?不会!它只会在狮子面前犹豫。因此,想生存下去并且活得更好,那你就要努力地让自己成为狮子!
永远记住:哀求、眼泪、同情永远不会成为弱者的生存条件。要想成功,奋斗才是真!
不是后记的后记
说了这么多无关紧要的话,还请大家原谅我的无知与冒犯。很抱歉,经历的这19年,给我感触最多的只是这些。听惯了太多的“冠冕堂皇”,听惯了太多的“**”,听惯了太多的“高尚美德”,我……
我无意批驳或是冒犯其他人,我也没有对任何事情产生怀疑,我只是看了《高老头》一下子憋不住了,才发了这么多牢骚。无论对与错,这只代表我个人“一时”的观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高老头》读后感9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高老头曾经是个面粉商,他积攒了一大笔钱。他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女儿,对两个女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她们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有马骑、有车乘,穿着华丽的衣服,并且给了两个女儿每人丰厚的嫁妆,使得她们分别成了伯爵太太和银行家太太,跻身于上流社会,让人刮目相看。但为此却花去了高老头大部分的积蓄,自己仅留了很少一部分钱。
他的两个女儿住在巴黎圣日尔曼高档富人区,而高老头却蜗居在位于贫民区的'伏盖公寓中。当大学生拉斯蒂涅敲开高老头的房门时,也不由地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两位跻身上流社会阔太太的父亲的住所吗?屋内没有窗帘,床上有的只是用伏盖太太旧长裙改制的薄薄的盖被,壁纸由于房间潮湿,加上时间较久,早已斑驳脱落了。房间内除了床之外,一个缺了门的破柜子和一张不像样的桌子。
谁能相信这就是一个昔日面粉商人的住处!但即便高老头与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为了替女儿还债,为了女儿高达一千法郎的舞衫,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节衣缩食,甚至变卖了仅存的唯一最值钱的金银器具。他的两个女儿就如同榨汁机似的,把高老头给榨干了,但高老头却无怨无悔,他对女儿的父爱是无私的,永恒不变的。
《高老头》读后感10
拉下晚霞的帘,推开黄昏的窗,深吸一口气,感慨人生沧桑。
伟大的父爱在金钱下是那般一文不值。
在那个年代,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只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的感情。
对于金钱所腐蚀的父爱,剩下些什么?叹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我未尝想过,在金钱与父爱的抉择中她们毅然选择的是金钱。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高老头的财物被榨干,终被抛弃,落得家破人亡。原来,金钱下的溺爱如此令人心碎。
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一味的'顺从只是悄然的放纵,换回的也终究只是背叛。
高老头依旧坚持着,坚持一如既往爱着她们,没有理由,也不存在是否值得,也许,在他心中,这便是爱。
故事发生在过去,而却影响着未来。
放眼看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同样是爱,诠释在不同的年代,又有何差异?同样是子女,接受着相同的呵护,又有何分别?同样是父母,给予这无私的关怀,又何异于高老头的执迷不悟?
人们常说,这是社会风气的产物。是呵,社会源于人,用于人,归根到底这依然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性在某个方面的缺失,才是导致一切社会问题的罪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高老头》读后感11
爱是什么?爱是甜蜜,是情侣在月光下相互依偎;爱是温馨,是父母凝视孩子慈爱的目光;爱是耐心,是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爱是如此神圣,纯洁。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并渴望被爱。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就是这样一个人,但他的爱却并没有获得回报。
高老头出身贫寒,后因承包军队粮食而发了大财。他很爱自己的两个女儿,总是尽量满足她们的愿望。她们长大后,高老头用几百万的嫁妆把她们嫁给了社会上层阶级的贵族子弟,希望她们过上好日子。但她们却不断榨取父亲的'钱财。最终高老头穷困潦倒,死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他的女儿们却因一场舞会而不肯为老人送终……
“高老头”的父爱,他与女儿们之间的“亲情”,是爱吗?我很怀疑。就算是爱,那也是一种变味的爱,一种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爱。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仅仅停留在物质上。他认为满足她们的愿望就是一种爱。殊不知这是一种害,会让她们体会到挥霍。奢侈的快感,却没体验过劳动的艰辛。高老头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让自己的掌上明珠不像自己年轻时那样受苦。但他付出爱的方向错了,他应该拿自己的财富去投资女儿的教育,让她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几门语言或几种乐器。这样,就算今后高老头离开了她们,她们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可惜,高老头不明白,他的两个心肝儿也不明白,最终,高老头痛苦。绝望地离开了人世……
这样一部小说让我对爱的理解更深刻了。爱不是娇惯,不是溺爱。爱是把目光投向未来,为孩子的前途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后去自力更生,打拼事业,创造自己的辉煌!
《高老头》读后感12
昨天看完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这部百科全书中的第一部《高老头》,很好奇为何巴尔扎克以这么一部作品作为他力图营造的宏大人间的开头,这是一部悲惨的作品,人间喜剧就这么从悲中开始了。
本书的故事情节倒不复杂,希望进入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欧也纳碰巧和退休的`面粉商高老头住在一个屋檐下,他误打误撞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被她们吸引,依托表姐的关系,他获取了高老头小女儿的芳心。但随着他对于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认识的加深,他看清了那两个女儿对于父亲的压榨。在高老头悲惨死去的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所谓巴黎上流社会的丑恶,也完成了他进入社会的启蒙教育。
不过,本书给我印象更深的是欧也纳这个人物,《高老头》结尾处的几句话暗示了巴尔扎克会让他在人间喜剧的后面作品中继续登场,说不定还是以他作为主线。这个人物是典型的懵懂无知的青年,他和我一般大,二十来岁,对这个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期待,觉得自己有能力在这个社会混的很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种冲动,再加上自己的年轻,帅气,他开始施展自己的力量。投靠表姐,俘获高老头小女儿的芳心,向贫困的家庭要钱打扮自己,出入各种舞会等等,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前途无量。年轻人啊,这就是年轻人,不知道社会的黑暗,不知道所谓的上流社会其实也是那么丑恶。好在他并没有失去身上所有的良好品行,在高老头临死前无微不至的照料,高老头的悲惨遭遇终于让他有点醒悟了。
《高老头》读后感13
在看《高老头》时总是不能顺畅的读下去,总是要反复体味,从而也想到了许多,也许是因为巴尔扎克锋锐的语言吧,或者说是一针见血的深刻。
书中最然我感慨或者应该说是让我震惊与愤慨的一句话就是“他也只能是个父亲”,不是我矫情,看到这句话时真的特别心疼,为高里奥心疼。我找不出其他字眼来表达我的`感受。如此简单朴实的一句话,便揭示了高老头一生的命运,然后他的慈爱也刺痛了读者。一个父亲的爱可以这么无限放大,两个不可理喻的女儿被她这么不可理喻的爱着。可既然是感情就无法甚至无需理智来控制啊。北里志控制的情感也许是明智的,可是被理智束缚的感情却也一样很痛苦。
也许这个故事最可悲的就是高老头在林中是最后的结论“金钱可以买到一起,甚至可以买到女儿”“既然做了父亲,就应该永远有钱,应该能驾驭女儿,就像会驾驭劣马一样”。
高老头“觉悟”了,因为他太痛了。其实拉斯蒂涅克、伏脱冷、伏盖太太的所有房客们,甚至两个道德沦丧的女儿以及生活在这个不堪世界的所有人,眼睛都是雪亮的,能看清黑暗的一切,火找到纯洁的心灵加以利用,或是放任其黑暗下去,虽然之后,悲剧之后,大家又恢复了麻木与无关痛痒的状态。负罪感之后,快乐仍旧快乐。或许正因为看的太清楚了,所以才更痛苦,为了减轻痛苦而变得麻木,所以才更加悲剧,所以才更加不堪。在经历了苦痛的打击之后,有两种结果。无条件的接受一切,适应一切,麻木,就如大多数人那样,找到可以在这个不堪世界立足的方式,无论有多肮脏;或者奋起挑战与反抗这个世界,就像伏脱冷那样洒脱。
《高老头》读后感14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一部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类与金钱之间肮脏的关系,把主人公悲惨的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称得上是一部文坛巨著!
《高老头》主要讲了法国革命初期,战争接连不断,骚扰着人们。那段时间,粮食的价格不断疯长,商人高里奥抓住机会,经营粮食生意,成了百万富翁。
7年后,他的妻子逝世,他便把满腔的爱转移到了女儿身上。两个女儿长得异常美丽,他就把她们当成天使,女儿们提的要求,他都会满足,他在他的'女儿们出嫁后,为了不使她们受苦,给了她们每人70万英镑,可不久后,两个宝贝女儿双手把她们的父亲扫地出门,让他在偏僻荒凉的伏盖公寓过上了寒酸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高老头用尽了一生的爱,滋润这自己的孩子,他为了自己的女儿们能过上上等的生活,耗尽了自己的青春。然而,在他年老理应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的女儿们却把他扫地出门,自己手里大把大把的钱却不给自己的父亲一文钱!
在伏盖公寓里,她们那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到处受到别人的讥讽与嘲笑,而她们却看都不愿看他,安慰都不安慰他一下,她们怎么能如此狠心!
总是在报纸上看到“子债父还”“啃老族”这种令人触目惊心的词,好想呼吁那些对父母不敬的人说:“你们是小树,你们的父母就是大树,你们从小就把根叉进大树的根里吸收养分,你们越是茁壮,你们的父母就越是衰老。
好好待自己的父母吧!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不要等一个个最爱你的人去了,你才知道可惜!
《高老头》读后感15
在金钱面前,人性的弱点将暴露无遗,并且活灵活现的丑态百出。
拉斯缔涅睁开眼睛观察由金钱统治的社会,看到了赤裸裸的现实“在富人那里,法律形同虚设,道德软弱无力。”他在财富里看到了血腥的掠夺。
高老头的钱来的不仁不义,他是靠大革命期囤积面粉,趁着饥谨以十倍的暴利出售发财的。他公然声称“钱就是革命”“有钱就有了一切”。
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友情爱情,或许一切背叛与忠诚只取决于金钱。
在亮晃晃的金钱面前,门第也开始显得苍白。薄赛昂夫人的情人为了得到20万的嫁妆竟然抛弃了她,和一个暴发户的女儿结婚。
金钱是步入上流社会的总钥匙。沃特汉对欧仁说:“贿赂收买随处可见,雄才大略却是风毛麟角。”“你会看到,有些女人出卖肉体,为的是跟某个贵族院议员的`公子,到跑马场中的中央大道上驱车兜风。你已经见到高老头那可怜的傻瓜,不得不替女儿还债,女婿却每年坐收五万利息。”
金钱可以支配婚姻。有些女人为了控制丈夫,不惜把自己卖给丈夫。
然而,把爱情和金钱搅和在一起,难道不很丑恶吗?
或许,错不在于爱,而在于过分的以金钱为中心,对爱情、亲情、的漠视。
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做了金钱的奴隶。
【《高老头》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老头》读后感08-01
《高老头》读后感04-06
高老头读后感(优秀)09-05
关于《高老头》读后感07-24
《高老头》读后感(热门)01-11
高老头读书笔记02-21
读书笔记高老头12-27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08-01
高老头读后感(15篇)04-08
高老头读后感精选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