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物质随笔

时间:2021-01-09 16:41:56 随笔 我要投稿

精神与物质随笔

精神与物质随笔1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总是生有浑噩之感,究其原因,不过是对自身不满。不满有二,一为精神,二为物质,这便是人活着的所有。

精神与物质随笔

  我们总期望自己能够看开尘世,跳脱世俗,拥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能通透所有的迷惑。

  然则不然,看着前人留下的大哲,我们始终难以参悟,说起来都懂,体验起来却不堪明了。

  我们总想拥有一种超凡的知识,能点透我们的人生,只可惜无有此慧,先哲体悟出的道理,对我们来说只是一堆的文字,别无其它。那种妄想得一真理而生死悟透的想法只是天方夜谭。

  真想看得明白明朗,非亲身体验便无法感同身受,生活中的一些理,若非去经历风风雨雨,怕是难以了然于胸。精神尚高而非精读圣贤,乃是从一点一滴的日子里去感悟。我们只能借鉴先哲,再深悟生活。

  云云众海,明身之人不多,慧理者更寡,多是不能去浮华之心的人,总是想着拥有什么,而不注重学习,也不用心感受,当适以平静之心来观人观物观事,也许我们会活得安甜平淡,没有期望后的失望,才会生活的真实平凡。

  对于物质的追求,纵看世间,能逃脱其欲的罕有几人,或者说几乎不存,物质乃是生存之本,也为精神提供保障,想以弃物而存心喜,无有人做到。而过之追求的人却不在少数,拥有愈多便更想扩而愈甚,以至于迷蒙心性,只为得而欲望,却不想得之为何。

  “人心难足,欲壑难填”常常用来形容人对物质的索取,哪怕有危及生命之险,也敢于独踩命线往行,却不曾想活着的根本意义。丰裕的物质是每个人的向往,因过犹而求,误不少人走入歧途,悔恨终身。

  由我们自己努力创造的物质,生活会给我们充实,也是我们价值的体现,但因物欲不择手段,实误人生,堕落泯性。追求物质生活不是不可取,而是堂堂正正,得之如心,弗得心安,任其自然,以自身之力奋劲求得,若不隧意愿也勿躁烦,一切循于正道,安于心态,方是正确观念。

  人之所以苦恼不堪,皆因精神与物质不顺心意,索而无果,便生愁怨。可生怨也无济于事,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勤于学习,开拓视界,感受生活,悟其哲理,求物以遵正道,得而不骄,失而不恼,知足常乐,不以颓废待世。

  精神上要剔其糟粕,物质上要去以妄念,困于身而不困于心,愁其境但不绝于奋,面向阳光,温暖便会洒在身,生活亦不会觉得苦楚。

精神与物质随笔2

  首先,我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是人就会有欲望,为名为利,为情为欲,于是便有了人间百味,体会诸般风情。

  我并不执着于物质的拥有,但也不摒弃对它的追求,很多人身家过亿,翻云覆雨,依然过着简单的生活,如李嘉诚,温总理,他们都是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句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跟钱打交道,离了它寸步难行。豪迈如苏轼,洒脱如李白也免不了对仕途坎坷的愤慨之情。不要说清心寡欲,其实更多的是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如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生在世,当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努力去拼搏,让生活更美好!

  庄子巧舌论三剑,一言兴邦,墨子凭锋利巧妙的言辞止楚伐宋,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呢?人,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看了再多书,知道再多的道理,可它并不适合你,因为你永远没有别人的经历。保持一颗云水禅心,会让你从容面对各种处境。

  物质应该是和精神境界并驾齐驱的。从古至今,那些成功的人不仅物质丰富,思想也是独树一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是自由的,它可以无法无际,任你想象,很多人都沉浸于此,但身处凡尘,如何不食人间烟火呢?不达到一定的层次,不在一定的位置,你不会有那种感受的,李清照是写不出苏轼大冮东风,浪淘尽的豪放,而苏轼也写不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哀愁。

  优胜劣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单从古代文明到古典文明,都不知淘汰了多少人。社会是残酷的,它不会眷顾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奋斗,才能占一席之地。

精神与物质随笔3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从人类创造文明至今,已经具备了精神意志的人,无不时刻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人从满足单纯的动物生存欲望开始,已逐渐走入另一层次,即:追求精神的满足。人与自然万物的抗争证明,是思想催生出精神意志。

  在同样的人类世界,无论何种民族文化,都有相通的地方。从文明诞生时起,各民族的先贤们,无一例外地、不约而同地将人类思想归入另一个范畴——形而上,就是存在于有形生命之外的一种无形的灵魂意识存在。或称之为精神领域,或名之为“造物主”、“神仙”之类。因为不断进化的思想促使人们思考:人的诞生一定不会无缘无故,是物质之外的某种精神创造了人,并赋予人思想意志,似乎还赋予了某种目的。

  如此,使得哲人们硬生生将精神与物质一分为二!认为这样就可以使意识得到永生。其实说到底,还是为追求一种脱离物质羁绊的生命存在。这是由于人已经从追求基本的生理欲望的物质满足,上升到了追求思想领域的精神满足。

  人类的历史,大体也分做了两类追求,一是追求物质享受,一是追求精神享受。古代的帝王无疑是物质的终极享受者;精神的终极享受者,就只能归于文化人了。似乎从来还没有发现某个将这两种享受集于一身的人。即达到物质与精神双享——和谐统一的享受。看来也很难达到,因为哲人们已将两者界限分明地划开了——只有抛下肉体才能回归精神!

  且不论离开了肉体的精神是否存在,单就说失去了物质依托的精神又何来快乐?人生于物,必不能脱于物。没有了真实的生存快乐,虚无的精神就是枷锁;没有精神的传承进化,人的世界也终将只是个“动物世界”!

  精神产生于生命条件的基本满足之后,而精神若想永存,必然得依靠物质的传承。显然,精神与物质不可分割。二者的和谐统一,才是生命的最高享受。两者的区分仅仅在于,物质享受使人获得了世界万物之一的生命感受;精神享受使人认识到自己不同于万物的独有特质。也正是这个缘故,使人类创造的物质走向奢华。

  奢华的物质享受是精神的催生物。因为物质走向奢侈,就已经不再是人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自身高于他人而受人崇敬的虚荣心。但若将此理解为精神享受,那就错了。这不过是因物质享受而得到的心理满足,仍然应归之于满足生命欲望的物质享受。心理满足与精神享受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满足仍是个体意识,精神享受则包涵着人类共同进步思想。

  真正的精神享受,是思想畅游于人类创造的瑰丽文化和赋予一切物质以精神的自然之中,使心灵得到物质不能给与的慰籍与解脱,让思想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穿梭。比如古人的精神享受就是,期望达到忘物、忘我的境界。人虽不能脱于物,但却时刻想着摆脱物质羁绊,最好是让形体也能随思想一样自由飞升。然而这却难以实现,那就退而求其次,幻想精神能够脱离肉体独存。可最终又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如若世界只有意识存在,那必将仍是虚无空洞的世界!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一种怎样和谐地存在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方法?

  “物质”这个简单的名词就不用徒费笔墨了,姑且粗浅地谈一谈“精神”究竟是什么?

  首先,简单地讲,精神就是思想状态。是形体之外、头脑中的思考经过提炼升华的境界。精神是物种进化的`动力,是进化的必然选择。大部分物质进化,都是一种长期的潜意识或者说没有思想的被动进化。只有产生精神思想,创造出文明,才能做到主动进化发展。

  所以其次,精神是创造文明的必要条件。而随着文明的高度发达,又使得精神不断升华,再把文明向更高领域推进。假使人类从未产生思想精神,是不可能创造今天的灿烂文明的。如此说来,即便先哲们将精神与物质分割开,我们也要感谢他们创造出精神领域的伟大创举极其深远意义。

  再次,精神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人总是在思索生与死的目的,以为寻找到生命的终极答案,就可以使生命得到彻底解脱。但解脱之后呢?难道精神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让生命找出一个答案?那就将精神的作用看得太低了。如果生命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么,当生命找到这个终极目的的时刻,也必将是生命到达终点的时刻!生命会为此而沮丧甚至感到可怕!

  虽然精神的力量是使生命达到目标,但是目标的实现又会使生命放弃精神。因为生命没有了目的,精神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可以认定,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令生命不断产生新的目的,而并非只为一个目的存在。也就是让生命永远向着一个个新的目的前进,以至和宇宙同步无穷。精神为生命指明存在的方向,生命利用物质创造更高的精神。

  所谓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可以理解为:物质为精神提供存在的条件,精神指导生命物质走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将精神的享受,作为提高生命层次的最高标准,才能创造出更伟大的文明;也只有人类的灿烂文化,才是精神的最终归宿!在那里,精神享受才能与物质享受携手并行。

  笔至此,无以再下。实在是愚一颗小脑袋,尚不能深虑如此之大问题,待有能理析深透者,或可续之。

【精神与物质随笔】相关文章:

1.团队精神标语

2.给明天的自己随笔

3.因为年轻随笔

4.生活随笔作文

5.毕业随笔作文

6.暑假记事随笔

7.只因有你随笔

8.约定美文随笔

9.会意人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