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

时间:2021-01-22 11:49: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黄金时代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1

  赶上《黄金时代》的尾巴,坐在偌大的影厅正中间,最好的视角,以最舒服地姿态,准备着接受一场文艺的“洗礼”。有人说《黄金时代》是许鞍华反电影的学术作品,冗长而无味。但是可曾想,这就是时代,就是生活?

  萧红的一生与苦难结伴,与抛弃相随,她抛弃了家人,任凭弟弟苦苦相劝也不愿回;她抛弃了第一个孩子,仅仅只看了一眼且伴随着惊恐;她抛弃了同甘共苦的萧军,选择了懦弱怕事的端木;她抛弃了萧军的孩子,闭眼逃离……种种表明,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担当的女子,可谁又来担当她的担当?谁又停止了对她的抛弃?

  那个时代,名声重于一切,与表哥陆舜振私奔的萧红,声名狼藉,但是她不在乎!她以为,有爱就够了。但陆舜振不堪压力,弃她而。她离开家是,家人因为她一人,举家迁移,身败名裂,当弟弟苦苦相劝的时候,握着杯子的她,拼命地喝滚烫的咖啡,想掩饰内心的犹豫和不安,她明白,那个家容得下的不是她!她放下理想随未婚夫了,却在欠债累累的时候遭到抛弃,孤独坚强的她,还以为,未婚夫会回来。至于萧军,爱得深入骨髓,伤得也透彻心扉,最艰难的时候欢声笑语,开始安稳的时候包容不再,怀有孩子的萧红被萧军“成全”。当爱没有了信任,担当也就无从说起了吧?最后的最后,病中的萧红,拉扯着要走的端木的衣角,她那么无助,她需要的只是一双安稳的手,在需要的时候握住就好,倦了的心神也就安了。

  因为才情,萧军萧红相守相伴,虽然清苦,但是没有芥蒂。爱的最初总归是愉悦美好的。是什么让共患难的也易碎?如果没有朋友的“萧红比你有才!”,如果没有中学生女孩的出现,如果没有朋友妻的介入,如果没有端木的殷勤,如果没有……

  如果爱!

  萧军爱她,却在她被困旅馆时无计可施,最终是萧红自己挺着大肚子跳下窗户,她靠的是自己!萧军爱她,却几次不忠,无视萧红的痛苦隐忍,而萧红选择自行冷静,给自己孤寂。萧军爱她,却没成全她“只想安稳写作”的小小心愿,冰冷她的挽留,坚决选择分开,对于最后的抛弃,她没有言语,只有“痛彻筋骨”,也就不怕端木的“皮破血流”了。

  平铺直叙和出景的旁白,我以为我也会困乏,但没有!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我竟苦恼着剧中的苦恼,紧张着那时代的紧张。仿佛在与这些文人们聊天,他们说,我听!听得出神听得入迷!

  最后,她了,有人为她哭了。我为她高兴,她不用再害怕被抛弃了。她终于可以“安稳”了,只是不能再写作了……

  如果有来生,愿有独人不负才情,不负卿,即是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2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的故事了。虽然是小说,我倒是倾向于相信那些故事起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真的。看此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是,似乎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边我的童年。这本书让我记起了很多我在那个荒诞的年龄干的荒诞的事情,我以为我将它们都忘了呢,但当那一个个场景甚至气味都清晰的再现时,我realize到原来我还没忘,起码没有全部忘记,多好。而我的黄金时代就我那荒诞的年龄里结束了。

  此书(更多的是作者)让我对弗洛伊德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早上视听说课上老师又刚好提到法学学生也要看看psychology的,于是晚饭后去图文找弗君的书,发现咱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的书还是不少的。弗君的书摞起来大概有三本牛津辞典那么厚,下学期再拜读。其实对于心理学我早就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几天我借了几本心理小说,大概不能在考试结束前看完吧,谁知道呢,上学期考试前也借了一大堆小说,结果还是看完了。

  Anyway,我还是觉得《黄金时代》让我记得了点什么,是关于自己的,至于书中的情节我想我已忘了。

黄金时代观后感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也都会在纷闹的人世间爱与被爱着。

  ——题记

  1911年,在呼兰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注定命运不凡的女孩降生了,她就是张乃莹,也就是后来的著名女作家萧红。

  萧红成年后,父亲为她定下一门亲事,但她早已恋上表哥,为了心中的爱,便大胆的与表哥私奔。为此,萧红和家人惨遭他人的唾弃,表哥也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最终背叛了萧红。萧红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之前的未婚夫。但没多久未婚夫一家也不辞而别,消失了。萧红在旅馆欠下了一笔巨资,她向报社写信求救,因此结识了萧军。萧军看中了萧红的才华,愿意伸手相助,萧红也认为两人情投意和,便走到了一起。但爱情有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萧军、萧红的感情渐渐破裂,最终两人还是过到了尽头。后来,萧红遇到了端木,并于端木结婚。

  萧红的一生颇具悲剧色彩,短命、穷困、奔波,正是因为她这般不同的一生,才铸就了她特有的文笔风格。鲁迅先生曾在萧红最落魄时,给予她光明,对她的才华给予肯定。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先生曾这样评价萧红的文笔:人都知道穷苦,但没有人像她写的那么深刻!

  萧红最终死于肺结核病,在她如流星般的人生中,划过属于她自己的光彩,和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4

  先冲一杯咖啡,让心静下来,然后坐到桌前,写写昨晚看了的那部电影,——《黄金时代》。老实说,看的我满肚子都是气。

  《黄金时代》演绎的,其实就是萧红在战事不断、颠沛流离的年代里,逐步走向了创作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汤唯版的;里面还有冯绍峰、黄轩、袁泉、王志文、朱亚文、丁嘉丽、沙溢、祖峰、张嘉译等诸多知名演员分饰角色。别说哈,到底都是些有功底的演员,尤其王志文扮演的鲁迅,我尤为喜欢。

  还说《黄金时代》。萧红是我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成名作《生死场》。我看过她的《弃儿》,《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可谓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然而,那么优秀的女作家,在生活困顿中却尽遇渣男,人生坎坷不说,还偏偏又英年早逝,太让人扼腕可惜。甚至,扼腕的让人有些生气。

  我以前只管看萧红的文章,还从未注意过萧红的人生历程。昨晚的《黄金时代》,尽管只是电影,但电影情节却几乎都是根据萧红的真实状况改编,也才算了解了那个悲情女人的坎坷。但她的悲情,也与她的做人方式有关。起先,本是逃婚离开老家出去求学,后却又生活困顿而投靠未婚夫汪恩甲,并与之同居;给是我,饿死都不再回头去投靠。然后遇到进步青年萧军,虽也幸福了一阵子,但颇有才华的萧军骨子里也难免花心放荡因子存在,使得萧红越到后面过的越痛苦;既然发现萧军放荡出轨(出轨的还是好友的老婆),就该果断离开,却依然打着爱的名义一再容忍,纯属自找折磨自遭罪。倘若第一段跟未婚夫汪恩甲同居是迫于生活困顿,还情有可原;但第二段跟萧军到后期,萧红靠稿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还要为情所困,这点实在不明智。甚至据说,萧军在萧红之后,又相继负心了两个女人;对于那样品行的浪荡男人,才华再卓越,也不值得。于是,看的我真想穿越过去开导开导她。但穿越终究是个神话。结果,只活到31岁的短暂人生,就把12年青春浪费在了两个渣男身上;12年呐,遇个忠于感情的实诚男人,即便只能活到31岁,也总能舒心的活到31岁,那样也不枉了;可偏偏事与愿违。可惜了一代才女,可惜了,可惜了。

  ——我满肚子的气,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昨晚的电影看的我心里堵了一个晚上;现在写出来,心情才算平复下来。不过,《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诗化的电影,有些曾经在文章里间接看到过的场面,都成为了眼前的直观画面,非常过瘾;建议朋友们也搜来看看。

黄金时代观后感5

  1911年6月1日,在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在财主家族,一个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后来的女作家——萧红。

  虽然出生在财主的家族,但萧红过得并不幸福,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冷酷无情,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感受到温暖的爱。

  20年后,父亲为萧红定下了一门婚事,但萧红对这门婚事并不认可,于是她和表哥连夜逃走了,后来表哥抛弃了她,她只好回家了,而家人并不欢迎她,无奈之下,她投奔了她当年背叛过的未婚夫汪恩甲,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萧红,汪恩甲也抛弃了萧红。此时,萧红身怀有孕被困在旅馆,她写信给报馆求救,从此认识了萧军,二萧情投意合,他们之间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后两人却真正做到了相爱相杀。

  几年后,因战事,二萧永远分开了,后来,萧红与端木蕻良结了婚,直至萧红去世。

  萧红在困难时,她会去找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于萧红也是亦师亦友。鲁迅先生十分欣赏萧红的才华,因此萧红更愿将鲁迅先生当作她的挚友,正因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鼓励,才让她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那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都来源于她那苦难的生活,她的一生是短暂的,是悲惨的,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她的文学造诣。

  萧红在写作上与出了她的黄金时代,但在生活上却是悲悯的,令人同情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像萧红说的,“只因我是个女人”。

黄金时代观后感6

  观看完今天的电影后,才发现了萧红那近乎与悲惨的生活。在初读她的书《呼兰河传》时,对于她这个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实,也只有她在后园中玩耍时欢乐的景象与神态,与自己对那样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当她长大后,呼兰河那些热闹的市场,那些继续跳大绳的人们也已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眼下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与爱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见父亲,因为她的事在那里已成为冷嘲热讽的常事,没有过多的关怀,只有短暂爱情间的温暖,只有儿子的灵魂与她日夜相伴。鲁迅的邀请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励与他的悉心介绍,才使得萧红有了日后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丝丝“大家庭”的温馨。

  日本的大举侵华加之身体原因,使她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病床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独与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与朋友一直帮助她到最后。

  一个时代、一种制度、一个选择造就了萧红既悲惨又充实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与那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她向往平静同时也向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命运道路却总与其背道而驰。她是痛苦的无助的,她希望被欢乐眷顾,但又一次次擦肩而过,可能只有死亡才是她最美好的归途。

  寒冷的北风再一次吹过呼兰河,而萧红的心却与这大地一样被冻的撕裂,她永远沉默在了白色的回忆之中。

【黄金时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1.《嗝嗝老师》观后感

2.《鹬》观后感

3.【精】《暖春》观后感

4.龙猫观后感

5.《龙猫》观后感

6.《八佰》观后感

7.《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8.暖春观后感